核心提示:
訊:分布式光伏發電,對比大型并網光伏電站設備容量較小,更接近用戶側。在中國能源行業追逐“第三次工業革命”設計的新型能源體系過程中,分布式光伏的普及顯得格外重要。這種能源既時尚又清潔,既惠及大眾又用之不竭。基于現代先進的建筑設計,分布式光伏結合儲能裝置,能為用戶提供最智能,最經濟的電力消費。有關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可以看出,分布式光伏規模化發展將要乘上城鎮化建設,以及國有銀行被鼓勵提供微貸款的東風。《通知》也提到將為用電規模少的廢地、荒山、灘涂、魚塘、大棚等裝配分布式光伏;鼓勵地方政府統籌規劃,并牽手設備商,銀行以及地產商為新建的經濟開發區、綠色示范區、工業園區、新農村等等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意圖增加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通過補貼減少用戶電力開支。這種做法無異于把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變為支出或消耗有限的經濟收入。從2012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內需減弱。經濟開發區的寫字樓和商鋪供應過剩。實體經濟本身看來是暫不需要分布式光伏這種仍就昂貴的能源。因此建設分布式光伏的用意卻變為消化過剩產能,提供就業。不是先有經濟實體,換句話說,不是有穩定足夠的盈利收入或用電需求,再配備或升級電力供給。而是即使沒有需求,先裝配高昂的發電設備,若用戶購買不起或沒有意向,則由當地政府出資建設。提供貸款擔保,也鼓勵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參與,旨在做到投資主體多元化,共同分散風險。分散風險的核心在于降低融資成本。規模小,未來供電、用電、維護成本測算不精確的發電項目無法為未來現金流提供基本參考,這種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項目一般不能通過銀行的貸款審查。即使通過了,債務人需要承擔高額的利息負擔,這也使項目基本不具盈利性,還款能力存疑。提供了擔保的政府、基金、保險、信托等等此時負起了連帶還款責任。最后會因為沒有需求和盈利,投資者只剩下政府,成本依然過高。
美國和德國推廣分布式光伏的經驗是值得借鑒的,但不可復制。美國的SolarCity 模式吸引了許多非銀行投資主體,它最大的優勢在于項目質量高,和得益于可再生能源的生產稅減免的優惠政策。德國公眾以合作社的形式向個人籌資支持分布式發電項目,它不僅使業主用戶受益,出資個人也獲得投資回報。國內最近也興起“眾籌”,即使自己家不使用光伏發電,也能參與投資別人的規模不一的項目,并從項目盈利中取得分紅。但這種間接的投資模式缺乏項目運行數據透明度,因此投資者也缺乏管理項目的意識和主動性。
總之,基本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對先進發電設備市場需求,有高質量的項目經濟性審查都是發展分布式光伏的基礎。靠國家補貼,靠挖掘或虛增無謂用電需求,只能使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從助力能源改革和經濟升級變成它們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