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與會專家
韓文科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
李俊峰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
徐小杰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楊 雷 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副司長
曾興球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發展中心副理事長
許永發 亞洲LNG市場論壇秘書長
11月27日,國際能源署(IEA)與第一財經研究院(CBNI)在北京聯合舉辦了《世界能源展望2013》中國發布會。這不但是年度世界能源展望這一重量級產品的發布,同時也是中國和全球能源專家的一次盛會。
會上,中外能源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正在深刻變革中的世界能源供需格局,以及由此帶來全球政治經濟和環境的巨大變化。國際能源署署長范德胡芬對《世界能源展望2013》報告做了說明。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小杰等中國專家做了點評。會議由第一財經研究院副院長徐以升主持。
當前,能源領域正在發生著一場深刻的變革。主要進口國正變為出口國、非常規油氣資源的興起、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都在改變我們對世界能源格局的認知。在此背景下,《世界能源展望2013》探討了2035年前不同的能源發展方式及其對氣候變化趨勢的影響,為決策者、企業界和其他利益相關方提供有益的思路。
韓文科:中國能源消費增速比IEA預估樂觀
我感覺今年的世界能源展望有一些新的亮點。一個是把中東作為增長的重心,劃入增長重心的版圖里,特別強調了中東在能源需求增長中的重心作用。IEA過去還是更多站在消費國方面。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和中東這些產油國,尤其OPEC溝通不夠。現在IEA已經做出改變,花了很大的精力來關注這個地區。
第二,我覺得《展望》對于價格風險做了一些比較客觀的分析。過去《展望》這部分內容比較少,大家可能感覺世界上能源價格都差不多,但是近年的《展望》將價格做了清楚的說明。就中國而言,中國的油價比美國高,盡管中國的主管部門老是不愿意承認。現在電價、油價這些最基本的價格中國都比美國高。當然,高有一定的合理性,價格世界上都一致也不是一件好事。但是高價格削弱了一些工業行業的競爭力。
第三,《展望》對全球煉油能力的過剩又一次進行了警示。中日韓包括臺灣地區,亞洲地區整體的煉油能力是過剩的。
在關于中國的部分,《展望》認為中國的能源消費到2035年要比美國高80%,而中國煤炭到2035年要減到35%。但是這個數字可能有點過于一廂情愿或者夸大。我認為中國的能源消費到2035年不會比美國高80%,因為中國現在正在深度調整經濟結構,扎實的治理污染也是痛苦的治理。像包圍北京的污染地區已經開始削減產能,炸掉煉鋼的高爐等等。中國動作還會更大,也會再持續一段時間。所以,我認為《展望》用一種常規的模型化的眼光看待中國可能不大合適,中國的變化有時候是很快的,增長得快,削減得也快,變化也快,思想頑固的人也很多,但是轉變的時候有時候也挺快。
過去我們講中國和美國占世界能源消費的40%,中美都是負有責任的大國,所以,如果中國能源消費超過美國80%,這個平衡就會被打破,美國人不知道會給中國戴多少大帽子來批判中國。所以,這個我覺得也不現實,我們也在一個世界大家庭中生存,不能不顧及別人的意見。另外中國想把天然氣做大也有一些限制條件,比如進口只能適度進口,到處進口就會拉高進口的價格,也會產生一些摩擦。而中國煤炭的下降還取決于清潔能源的上升,下降到35%,我認為三五年不大可能。
李俊峰:IEA與亞洲統一能源市場
很高興和各位同行分享一下《世界能源展望》的一個重要研究報告。我談這么幾點看法。剛才大家說的關于天然氣的問題,大家都很關心,特別在中國,因為中國目前有兩件事情都需要天然氣的支撐,一個是減少霧霾,大家都認為增加天然氣的供應是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沒有天然氣的供應要解決中國的陰霾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第二是應對氣候變化,美國和中國的能源消費幾乎差不太多,但是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是美國的兩倍,原因也是在天然氣問題上。所以,增加天然氣,除了資源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價差,大家都談到了,我就不重復這個問題了。
能源展望報告談到英國可能也很快能夠能源獨立,美國也有能力能源獨立,分析整個全球的能源格局來看,非洲能源獨立是沒有問題的,南美能源獨立也是沒有問題的,中亞、歐洲,甚至都有可能,唯獨亞洲這一塊很難能源獨立,兩個大國,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印度,這兩個大國可能是在今后很長的時期內都會面臨著能源供應的緊張或者是短缺壓力。所以,在這里除了怎么供應天然氣之外,這些國家適當地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特別是中國,按照現在的發展方式,一些機構認為中國到2030年或者2040年人均一萬度電,或者一萬三千度電,接近美國80%的水平。現在這種觀點是很多的,IEA在這方面可以為中國推薦更多先進的經驗,包括巴西有什么成功的經驗,這些應該關注一下。
當然,擴大新能源的供應,包括天然氣和新能源都是需要做的,但是控制消費總量上應該提一些建議,特別是這些所謂新興的發展中大國。印度和中國兩個國家加起來將來可能接近30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甚至還要多一些,它的問題怎么解決,這是能源長期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一個單一的能源來源能解決這兩個國家的能源問題,要控制消費。
再一個要倡導一下亞洲地區的能源合作。我一直在宣傳這樣的觀點,在歐洲,歐盟28個成員加上土耳其,29個國家有一個很統一的能源貿易體系,無論是石油還是天然氣,有一個市場化形成的組織結構,一個幾乎是統一的能源市場。亞洲是四分五裂的,包括東北亞三五個國家都成不了統一的能源市場。
面對這么龐大的需求,一個雜亂無章的競爭態勢,這也是亞洲能源價格高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一個根本性的原因。這個我想建議IEA應該做一些研究。一個是推動中印,包括日本在內,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來看一些問題,放棄一些政治上的分歧,以歐洲的典型經驗來看,歐洲是一個能源對外來依賴很大的地區,雖然沒有美國好,但是它還是比較成功的。所以,這塊我們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能要著重地考慮這樣的問題。
最后一個是對于煤炭,這次報告沒有談及很多,但是過去IEA對煤炭談得比較多,這一次特別巧的是在華沙大會期間,在那里開了全球煤炭峰會,搞得大家都很狼狽。搞氣候變化的很狼狽,搞煤炭的也很狼狽。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可能還是要堅持對煤的一種判斷,因為對于中印兩國而言煤還是一個很重要的支撐能源,所以,除了油氣以外,煤炭的出路在什么地方,對中國和中印,甚至對全球能源格局都是很重要的。
徐小杰:生態能源戰略新情境
我很簡單做兩個方面的評論,一個方面就是有關《世界能源展望》報告。我們常說全球的趨勢在東移,IEA的報告給我們一個充分的驗證。另外一點,國內關注或者研究不夠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供應趨勢,我們一段時間認為世界的供應趨勢是在西移,這實際上是對西方很多文獻的一種誤讀,世界供應的趨勢我認為是多中心化的,IEA的報告也給我們一個比較深的印象。盡管美國能源獨立,北美能源供應地位的上升,有一種成為新中東的趨勢,但是世界是走向一個多中心化的趨勢,其中我們必須給予關注的就是中東的問題。所以,中東在常規油氣資源的供應能力在世界投資和貿易方面的作用還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非常規油氣,IEA給予極大的關注。IEA在非常規天然氣方面有兩份專題的報告,一個是2012年的《天然氣黃金時代》。另一個是今年報告中致密油的問題,這確實反映了現在全球石油產業的增長趨勢,非常規天然氣開采技術在致密油上的廣泛應用,大大增強了我們在石油開發方面的空間。這給我們很深的印象。
有關中國的部分,IEA也做了很多分析,但在這方面我們和IEA的看法是有一些差異的。比如對非常規油氣資源,IEA認為,中國目前的非常規天然氣的比例占12%左右,這跟我們的評估數字顯然并不一樣。實際上我們天然氣這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進入了一個非常規的時代,尤其我們要考慮到致密氣、煤層氣和未來要迅速發展的頁巖氣等問題。僅考慮到前面致密氣和煤層氣,我們認為現在中國的非常規天然氣的比例要遠遠高于12%,應該接近40%左右。所以,IEA對中國方面的了解還是不夠的。
而對于中國未來能源消費趨勢,尤其是世界非常關注的碳排放和氣候變化問題我們進行了分析,我們的研究跟IEA的也有所不同,我們稱為生態能源新戰略情景(簡稱EES)。我們認為在2020年前我們EES碳排放的趨勢跟IEA在2020年前還是在同樣一個趨勢內,在2020年以后這個趨勢就有所不同了。這個不同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2020年前我們重點是在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和天然氣的清潔化利用方面,在2020年以后這種結構的變化會更加明顯,同時還有CCS的技術在2020年以后充分地推廣和運用。因此,它在碳排放方面的貢獻會更加明顯。所以,我們認為在此情境下,碳排放的趨勢會比它的新政策更低。
楊雷:IEA與中國的合作不斷加深
首先,《世界能源展望》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它對供需變化進行了數據分析,從業界來說,這對投資確定性會有很大的指導,對于政府的政策制定也是有非常好的幫助。我可以舉一個例子,在去年的時候,能源局和IEA進行合作做了天然氣價格政策專門的研究,今年我們做了天然氣價格調整,如果這個報告你們看一下就會看到我們實施的政策和進行的研究有非常多的吻合之處。
再一個是對產業的指導。2008年的時候我們和IEA每年開一次能源分析會,2009年,IEA跟我們說能源天然氣的供需在發生變化,天然氣的供應可能會在未來兩三年產生超過需求的態勢。根據這樣一些分析,當然也不全是IEA的數據,直接導致了我們與卡塔爾進口LNG談判的中止,因為LNG太貴了。后來我們測算,這為中國在整個合同期內節省了數十億美元的購買費用。所以,信息是有價值的,這一點我們無比確切地可以肯定。同IEA的交易中我們收獲很大。
我們也注意到大家對頁巖氣的態度。由于美國得益于頁巖氣增加,它在能源強度比較大的產業方面有了更大的競爭力,其中就對歐洲和日本的產業競爭有影響。我注意到一些歐洲的能源部長對頁巖氣很有微辭,因為他們很重視環保的問題,其實我覺得背后還有一層意思,他們覺得頁巖氣對他們造成了挑戰。
而從頁巖氣產業本身來說,中國和美國都非常積極地發展頁巖氣,我們剛剛出臺了頁巖氣的產業政策,要進一步來推動它,但是我們肯定要注意到它可能出現負面的影響。我們覺得對于新事物如果以一種抵抗的心態,可能會錯失更多的機遇。所以,這一點上我們也跟美國有很多的合作,還要大力推動頁巖氣的發展。
另外大家關心的就是天然氣價格不平衡的問題。中國的LNG進口價格是美國的四倍,這聽起來有點兒不可思議,但是這個有歷史的原因,也確實有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沒有那么多靈活的接收和運輸的設施,這種鴻溝一下子難以消除。但是我們覺得這種信息的交流和分享有助于不斷地行動起來。要不然的話大家總是在觀望,這樣的話很多問題解決不了。
最后,我覺得IEA是一個非常與時俱進的組織。1974年成立的時候,IEA的成員國消費了全球80%的能源,但到現在IEA的成員國達到29個,消費了大概只有40%的全球能源。實際上IEA沒有因為它消費市場份額的下降而聲音減弱,反而團結了更多的包括中國這樣的國家,IEA多次跟我們熱情合作,主動和我們建立各種聯系,包括現在達成的各種共識,還有下一步更密切的合作,我對此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在能源日益全球化的格局下,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獨善其身,就像我們跟俄羅斯談天然氣采購合同的時候,美國的頁巖氣一定發揮著影響。所以,我覺得必須加強這種合作和交流。剛才說的,及時簡單的信息交流就能創造生產力,更何況我們能更深入地合作,能夠形成共識,能夠協調行動,那就是更高的合作。
曾興球:IEA自身在改變轉型之中
IEA最近給我一個突出的感覺,那就是IEA在變身轉型,從一個代表消費國的角度,轉變成現在能夠站在供應國、資源國的角度做很多的研究。這是世界能源研究的一個趨勢,IEA不僅是用翔實的數據來說明世界能源結構的走向,也反映了世界能源市場研究的思維方法和理念上的一些變化,從整體上來考慮世界能源市場的變化,消費國和資源國如何互動,供應和需求是一個什么關系,這是IEA的一個很大進步。
另一個感覺是,在中國的問題上,為什么IEA的判斷與我們之間略有差距?這說明對中國的情況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對中國的國情、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景,需要進一步研究。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一定是要調整的,中國的能源市場一定是要深化改革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的能源市場將會怎么發展,確實是需要有深度的研究。
怎么改變這個問題有兩點,第一點研究國際能源市場的時候,無論如何要去政治化,只有在去政治化的前提下研究市場的變化,才能看到一個真實的市場。我舉一個例子,大家認為西亞的動蕩對國際市場的影響非常大。事實上這是有影響的,但是這個影響我覺得是逐漸在變化。埃及現在肯定是動蕩的,但是埃及的油氣開發,我感覺到并沒有受太大的影響,我們在伊拉克做了很長時間,有些困難,但是也并不是不可消除的。問題是怎么合作,合作才可以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對所在國的經濟發展有好處,即使在政治上出現一些問題或者一些障礙,但是總體來講,只要有共同合作的愿望,這個問題就能夠解決。
第二,關于非常規油氣的問題,中國現在肯定是以煤為主,短時期內這個情況無法改變,但是中國致力于生態平衡,致力于節能減排,想了很多辦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做法就是發展天然氣,發展非常規氣。我從地質的角度講,中國常規氣還有很大潛力,但最主要是依靠非常規氣,目前我們自己生產的天然氣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是非常規氣。其實我們對頁巖氣并不陌生,我們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已經接觸到頁巖氣,只不過是技術的原因,沒有辦法形成規模開發。美國頁巖氣開發成功,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所以,近三五年來中國頁巖氣開發形成了一個熱潮,這是個好事情,但是頁巖氣究竟下一步該怎么做,我們覺得中國的頁巖氣開發是很有前景的。所以,我們也希望和頁巖氣開發比較有經驗的美國能夠在技術上進行交流,加強合作。IEA在這方面我覺得是能夠有所作為的。所以,我們也希望中國跟IEA加強合作,通過和IEA的合作,推動國際合作,使得我們在國際能源治理方面能夠出現一個新的局面。
許永發:
合作解決亞洲天然氣溢價
天然氣是現在亞洲能源市場的熱點。近十年,以中國、日本、韓國消費量較高,亞洲天然氣的消費量年均增速超過9%,高于全球2.8%的平均增速。從消費量來講,亞洲的天然氣消費量在2012年占到全球消費總量的18.8%。亞洲2012年LNG的貿易量占到全球貿易總量的69%。亞洲天然氣市場在全球市場中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占比是不斷提高的。
正是這樣一種占比和地位也對亞洲天然氣發展提出了越來越多的挑戰。亞洲的資源稟賦眾所周知,比不上中東,比不上北美。這樣帶來一個問題,面對巨大的需求這是挑戰,供應怎么辦?這又是挑戰。而且亞洲LNG溢價的現象非常突出,現在美國LNG的價格只有2.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這是一個很低的價格,2012年,以日本進口LNG價格為參考的平均數,價格是超過1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亞洲LNG市場和世界其他市場比較價差是非常大的。
現在亞洲作為拉動全球能源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引擎,面對這樣那樣的一些矛盾和問題怎么辦?應該說現在招數不是很多,各國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有什么辦法能使亞洲這種高昂的溢價降下來一點?當然,這要靠市場供需來決定的。但我也覺得,發達的國家,包括一些主要的資源供應國,應該對亞洲化解溢價做出一點貢獻。亞洲天然氣進口國,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甚至包括在新興的蒙古這樣的一些國家,他們應該千方百計地來想辦法怎么能夠在引進資源當中控制價格。剛才楊雷先生講到這樣一個例子,我覺得這種例子應該說是有意義的。經濟全球化這種趨勢很強,區域間的一體化、全球的一體化大家都是講這種理念。除了亞洲各國,其他的供應方是不是也給亞洲人一點幫助和支持,能使這種高的溢價降下來一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也希望IEA能夠在這些方面發揮作用和威望,推動這樣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