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福建防汛辦消息,“菲特”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鎮登陸。在沿海風電機組項目密集建設中的福鼎霞浦,目前一些施工中的項目工期受到短暫延誤。不過相比2010年福建漳浦正面登陸的“鲇魚”重創多臺風電機設備,此次霞浦風電機組項目未受到重大損失。
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許多少有些“運氣”成分,但只靠“運氣”顯然不夠,“現在一臺機組機架價值就超過1000萬元,如果事故重演,損失將更為慘重”。
風電機組工期遭延誤
福建防汛辦透露,截至7日17時,全省有5個設區市(含平潭)19個縣、41.56萬人受災,直接經濟總損失24.55億元,無人員傷亡。
而根據福建寧德核電基地發布的消息,“菲特”登陸點距寧德核電基地僅20公里,登陸時中心風力達14級。核電基地成功經受強臺風考驗,未發生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已投入商運的1號機組安全穩定運行。
記者了解到,“靠天吃飯”的寧德霞浦風電場也有驚無險地躲過了這次臺風。“沒有遭受到太大影響,只是建設工期可能受到一些延誤。”寧德上市公司閩東電力(000993,SZ)控股子公司航天閩箭新能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此次臺風并非正面登陸霞浦,加上公司位于霞浦的閭峽風力發電場項目還處在地基建設階段,所受到的影響只是工期將略受延誤。據悉,閭峽風力發電場的單個機組的發電量為2000千瓦,項目共計20個機組,預計在明年投入使用。
據悉,閩東電力參股的另一項目,已建成的霞浦大京風電場也受影響不大。該項目有28臺并網型風力發電機組,單機容量1500千瓦,裝機容量達4.2萬千瓦。
沿海風電安全存隱患
福建是一次能源相對貧乏的省份,缺油缺氣少煤,水能資源開發已接近飽和,但福建沿海的風能資源十分豐富,風力發電也成為福建省電力能源工業發展重點,數據顯示,2012年,福建省風電場所發電量全部上網,累計發電28.03億千瓦時,風電平均利用小時達2800小時,比2012年中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1890小時,高出近1000小時,創下了中國風電利用小時最高水平。然而風力發電帶動沿海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時常飽受臺風侵擾之惑,帶來安全隱患。
福建業內人士介紹說,2010年強臺風“鲇魚”在福建漳浦縣六鰲鎮正面登陸,登陸時近中央最大風力13級(38米/秒),造成六鰲風電場三期Z13號風機倒塔、Z10號風機葉片折斷。造成一期兩臺箱變線圈短路燒損;二期兩臺風機輪轂進水,控制柜內元器件損壞;三期Z2、Z13號兩臺箱變繞組短路燒損。業內人士認為,沿海地區的風電機組不具備抗強臺風能力是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
“現在一臺機組機架價值就超過1000萬元,如果事故重演,損失將更為慘重。”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現在新的風電場設備都比之前有了技術上的進步,但仍然還是面臨諸多問題,和國外相比,我國還沒有建立起與之相匹配的核心技術能力和產業競爭實力。研發力量薄弱,創新能力,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問題困擾風電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