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部門擬下調風電上網電價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風電設備價格下降明顯。目前風電設備的價格為3500元/千瓦左右,相比2009年的8000元/千瓦下降了一半以上;再就是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缺口較大,累計缺口達200億元,已無力補貼風電。
但是風電企業擺出四大理由予以對抗。一是棄風嚴重。據稱,2011年棄風200億千瓦時,2012年棄風100億千瓦時,全行業有100億元的損失,棄風增加了隱性成本;二是可再生能源補貼不到位。如某發電企業負責人稱,“到現在為止,我們起碼有40個億沒收回來”;三是各開發商已經把好的資源區搶占完了,只能在次優的區域開發項目,但在這類區域開發沒有多少盈利空間;四是現有風電設備很多都出了保修期,維護成本越來越大。
主管部門一方和風電企業一方,哪個說得更有道理呢?
國家當初給風電企業補貼,是因為這個行業處于幼稚期,必須給予“第一推動力”。而現在,風電已經由幼稚期轉向了發展期,則補貼應該減少直至取消。更現實的是,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缺口較大,國家想補貼也沒錢,所以要下調風電上網電價。
對于風電企業來說,雖然設備折舊的理由有點強詞奪理,但棄風嚴重和資源稟賦下降卻是實實在在的困難。如果減少補貼,那么資源條件不太好的區域,發展風電的積極性會大大下降,甚至會因收益不抵成本而放棄。
總之,主管部門和風電企業的要求都有合理性,且理由都比較充分。剩下的就看政策如何抉擇了。
我們認為,對風電的補貼支持最好能再堅持一段時間。
首先,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降低火電的比重,是我國的基本能源戰略。有戰略,就應該付出相應的政策代價。根據中電聯報告,2012年,我國并網風電年底裝機6083萬千瓦,躍居世界第一;發電量1004億千瓦時,首次超過核電發電量。與此同時,火電完成投資繼續下降,所占全國裝機容量比重較上年回落0.7個百分點。能源結構日趨合理,不就是原有政策調節的功勞嗎?
其次,對于風電設備價格下降要有客觀認識。風電設備價格為什么會下降?是因為風電設備市場需求增長迅速,設備制造商訂單充足,勞動生產率提高。如果減少風電補貼,設備市場萎縮,則不利于設備制造商規模生產和降低產品價格。更關鍵的是,風電設備的暴利消失后,設備降價效應將大幅遞減,風電企業采購設備便沒有了大便宜可占。
所以,不要看到風電企業剛好過一點,就急于“撤梯子”。既然扶上馬,不妨再送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