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講:“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思想領域的失守是最危險的失守。軍事防線不穩固一打就垮,思想防線不穩固不打自垮,“政治動蕩、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
網上意識形態斗爭雖無炮火硝煙,卻充滿“文明的血腥”,本質上是兩種制度、兩種價值觀的對立,是敵我之間的殊死較量。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這個便捷手段,構設“價值陷阱”,實施“文化冷戰”,培植“第五縱隊”,對領袖的潑污,對英雄的詆毀,對體制的嘲弄,對黨政軍的攻擊等,可以說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把互聯網當成傾銷西方意識形態的“租借地”。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一針見血地指出:“誰講馬克思主義,講革命傳統,就說你‘左’,讓你抬不起頭來。連人民民主專政都被人當成是‘左’的東西。誰對錯誤的言論進行批評,誰就被扣上‘文革大批判’的帽子,遭到圍攻。”
令人遺憾和痛心的是,面對敵人“大軍壓陣”、猖狂進攻,一些黨員干部“愛惜羽毛”,當“開明紳士”,不敢旗幟鮮明地站出來進行斗爭;還有一些人屁股坐不正,“吃共產黨的飯,砸共產黨的鍋”,妄批黨媒“揮舞意識形態大棒去打人”。事實上,一些西方國家揮舞意識形態大棒,一點也不遮遮掩掩;搞起“看不見的宣傳”來,比誰都更來勁、更在行、更不擇手段。西方反華勢力蓄意挑動意識形態紛爭,就是想把水攪渾,讓我們自亂陣腳、自縛手腳,喪失網絡陣地、喪失話語權、喪失人心。
冷靜分析“呲必中國”和“腹黑軍隊”現象,絕不單純是商業炒作,絕不單純是情緒宣泄,絕不單純是矛盾累積,而是幕后有“黑手”策劃推動。其慣用伎倆就是先拿著“放大鏡”挑刺,無限放大負面事件,而后拎著“汽油桶”火上澆油,制造輿論引爆點,從而撕裂中國文化傳承、撕裂社會共識、撕裂黨群關系軍民關系,企圖通過互聯網“扳倒中國”。無數事實證明,用顏色革命掌控他國命脈、顛覆別國政權,已經成為某些西方國家的首選手段,因為沒有什么比這更廉價、更隱蔽、更奏效。
“欲亡其政,先亂其軍。欲亂其軍,先惑其心。”在互聯網這個主戰場,西方敵對勢力不僅跟我們爭民心,而且爭軍心,把軍隊作為西化分化的重點,妄圖以“政治轉基因”取代“紅色基因”,使軍隊變質變色,脫離黨的領導。仔細想想,那些被“顏色革命”拉下水的國家,危難時刻軍隊有幾個不陷入“無用武之地”的尷尬境地?我軍作為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既要在有形的傳統戰場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也要在無形的網絡戰場上,堅決捍衛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治安全。
尤其要清醒看到,一些西方軍事強國早已將網上斗爭納入國家戰略和軍事戰略,致力打造網絡新型作戰力量。從2003年在伊戰中首度實施戰略心理戰,到2006年成立“特種媒體部隊”,再到2007年拋出“網絡中心戰”,美軍已進行了幾個波次的網絡戰理論更新和實戰檢驗。今年1月,英軍決定組建一支1500人的“第77旅”,“運用社交媒體打心理戰”。2月2日的法國《世界報》報道:面對“伊斯蘭國”對西方人的“可怕影響力”,法軍剛剛建立一個網絡反恐宣傳機構。4月23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公布了國防部新版網絡行動戰略報告,首次將威懾作為網絡戰略的關鍵部分。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西方壟斷網絡霸權、占據網絡信息傳播優勢的格局難以根本改變。網上斗爭的形勢是嚴峻的、復雜的、長期的,總體態勢仍是敵強我弱、敵攻我守。我們是“中流擊水”,還是“順流東去”;是當“沉默的羔羊”,還是做“英勇的斗士”,到了必須做出選擇、必須堅決反擊的時候。“主戰場”要上“主力軍”。我軍只有緊緊跟上,站在前沿,打好反擊戰,才能捍衛“網絡主權”,筑牢“網上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