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三年前,四家國內大型電力公司拿下首批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時曾引得一片艷羨,但《經濟參考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由于相關部門規劃協調不夠以及電價政策不明確等問題,它們的進展并不如人意,至今項目無一正式開工,甚至有企業萌生了退意。
眾多業內人士擔憂,“十二五”海上風電規劃目標恐難以完成。要想改變海上風電“圈地火熱、開發緩慢”的狀況,還需盡早出臺明確的海上風電電價政策,同時應加強各部門之間的統一管理協調。
國家能源局規劃顯示,“十二五”末海上風電裝機要達到500萬千瓦,到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
2010年9月,國家能源局組織了江蘇省鹽城市海域4個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這是我國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總建設規模100萬千瓦。其中,兩個近海項目分別位于濱海和射陽地區。
“將近三年了,我們的射陽項目設計方案還沒做完。原來的設計方案涉及到軍事用海,需要調整,海域使用一直協調不下來。本來是希望第一波先干,現在也沒這個機會了,這個項目還能不能做都不知道。”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以下簡稱“中電投”)相關負責人無奈地告訴記者。
濱海、東臺、大豐3個項目也遇到了類似的海域使用問題。如山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東臺項目的用海選址,因與江蘇沿海灘涂圍墾范圍和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有重疊,只好向深海方向調整10公里。
“海上風電開發涉及多個領域,各部門對發展海上風電的認識不盡相同,相關職能部門實際執行管理標準不一,從而加大了前期工作周期。”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易躍春介紹說,目前海上風電項目海域使用論證獲得許可、通過海洋環評、通航安全論證的周期一般需要2年以上。
受累于此,魯能在2012年11月才將項目核準申請上報到國家能源局,比原計劃延遲了一年半,而龍源和大唐則更晚,直到今年才上報。截至目前,4個項目均未獲得核準。
除了審批時間的延長,海域使用的變化也使得項目成本增加不少“當時招標時動態投資是48億左右,由于海域面積壓縮、建筑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今年可研審定稿的動態投資已經增加到56億。現在成本多了8個億,肯定要賠錢,所以大家推進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大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申請將電價從招標時的0.737元/千瓦時上調到0.86元/千瓦時,但預計短期內難以實現。
記者注意到,在多部門規劃不統一、電價政策不明確的情況下,這種“圈地火熱、開發緩慢”的狀況比比皆是。“風電肯定要往海上走,但現在海上風電還沒有確定政策,尤其是電價方面,所以企業也不清楚下一步怎么做,現在能做的就是先把廠址儲備下來,等到政策明朗的時候再開始。”上述中電投負責人介紹說。
易躍春指出,目前我國海上風電發電工程造價約1.6萬元/千瓦-1.8萬元/千瓦,是陸上風電項目投資的兩倍,面臨成本高,風險大的問題,并且各地海上風電場風能資源、建設條件、離岸距離、造價水平和風電開發建設成本不相同。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合理的海上風電電價政策,各主要能源投資集團因投資收緊,收益較差或不明確的電價項目難以獲取資金支持。
據了解,全國17個海上風電項目已獲得國家能源局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總裝機容量395萬千瓦。“即使這些項目到2015年全部建成,實現"十二五"建成500萬千瓦海上風電的目標也非常困難。”易躍春說。
“按照國家能源局的安排,目前還沒有核準的項目,將一律下放到地方進行審批,預計審批速度會加快。”知情人士同時強調,“電價政策沒出來,即使審批權下放了,企業的態度還是走一步看一步,應抓緊對電價政策的研究。”
2012年7月,國家能源局委托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組織開展海上風電電價研究工作。研究建議海上風電采取相對穩定的標桿電價管理模式,根據資源及建設條件制定分區域海上風電上網電價,并適當考慮高壓海纜離岸距離對上網電價的影響。
(來源:互聯網)
眾多業內人士擔憂,“十二五”海上風電規劃目標恐難以完成。要想改變海上風電“圈地火熱、開發緩慢”的狀況,還需盡早出臺明確的海上風電電價政策,同時應加強各部門之間的統一管理協調。
國家能源局規劃顯示,“十二五”末海上風電裝機要達到500萬千瓦,到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
2010年9月,國家能源局組織了江蘇省鹽城市海域4個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這是我國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總建設規模100萬千瓦。其中,兩個近海項目分別位于濱海和射陽地區。
“將近三年了,我們的射陽項目設計方案還沒做完。原來的設計方案涉及到軍事用海,需要調整,海域使用一直協調不下來。本來是希望第一波先干,現在也沒這個機會了,這個項目還能不能做都不知道。”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以下簡稱“中電投”)相關負責人無奈地告訴記者。
濱海、東臺、大豐3個項目也遇到了類似的海域使用問題。如山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東臺項目的用海選址,因與江蘇沿海灘涂圍墾范圍和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有重疊,只好向深海方向調整10公里。
“海上風電開發涉及多個領域,各部門對發展海上風電的認識不盡相同,相關職能部門實際執行管理標準不一,從而加大了前期工作周期。”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易躍春介紹說,目前海上風電項目海域使用論證獲得許可、通過海洋環評、通航安全論證的周期一般需要2年以上。
受累于此,魯能在2012年11月才將項目核準申請上報到國家能源局,比原計劃延遲了一年半,而龍源和大唐則更晚,直到今年才上報。截至目前,4個項目均未獲得核準。
除了審批時間的延長,海域使用的變化也使得項目成本增加不少“當時招標時動態投資是48億左右,由于海域面積壓縮、建筑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今年可研審定稿的動態投資已經增加到56億。現在成本多了8個億,肯定要賠錢,所以大家推進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大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申請將電價從招標時的0.737元/千瓦時上調到0.86元/千瓦時,但預計短期內難以實現。
記者注意到,在多部門規劃不統一、電價政策不明確的情況下,這種“圈地火熱、開發緩慢”的狀況比比皆是。“風電肯定要往海上走,但現在海上風電還沒有確定政策,尤其是電價方面,所以企業也不清楚下一步怎么做,現在能做的就是先把廠址儲備下來,等到政策明朗的時候再開始。”上述中電投負責人介紹說。
易躍春指出,目前我國海上風電發電工程造價約1.6萬元/千瓦-1.8萬元/千瓦,是陸上風電項目投資的兩倍,面臨成本高,風險大的問題,并且各地海上風電場風能資源、建設條件、離岸距離、造價水平和風電開發建設成本不相同。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合理的海上風電電價政策,各主要能源投資集團因投資收緊,收益較差或不明確的電價項目難以獲取資金支持。
據了解,全國17個海上風電項目已獲得國家能源局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總裝機容量395萬千瓦。“即使這些項目到2015年全部建成,實現"十二五"建成500萬千瓦海上風電的目標也非常困難。”易躍春說。
“按照國家能源局的安排,目前還沒有核準的項目,將一律下放到地方進行審批,預計審批速度會加快。”知情人士同時強調,“電價政策沒出來,即使審批權下放了,企業的態度還是走一步看一步,應抓緊對電價政策的研究。”
2012年7月,國家能源局委托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組織開展海上風電電價研究工作。研究建議海上風電采取相對穩定的標桿電價管理模式,根據資源及建設條件制定分區域海上風電上網電價,并適當考慮高壓海纜離岸距離對上網電價的影響。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