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世界風能大會近日在上海舉行。與10年前首次承辦這一盛會時相比,第二次當東道主的中國不再是“潛力股”,而已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風電市場。
迅速發展讓中國風電為全球矚目。然而,中國風電的可持續發展又面對著“一喜一憂”的局面。
統計顯示,2003年底,中國風電總裝機只有50萬千瓦。到2013年,風電并網容量達7700萬千瓦,而實際吊裝容量超過9000萬千瓦。10年間,中國風電裝機排名從世界第十上升至第一,風電成為僅次于火電和水電的第三大電源。
飛速發展的背后是內外資企業的迅速壯大。2003年底,中國內資風電機組制造商累計吊裝容量不過6萬千瓦;2013年底,猛增至8010萬千瓦。對外資企業而言,這兩個時間的累計吊裝容量則分別為51萬千瓦和1130萬千瓦。10年來,外資和內資風電制造企業在中國實現“雙贏”。
不過,在蓬勃發展喜人局面的同時,風電行業在發展中也面對產能過剩、電網滯后等發展隱憂。
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統計,2009年,中國從事風電機組制造的企業超過80家,年產能達4000萬千瓦,而國內市場當時的年需求大約為2000萬千瓦。惡性競爭使2011年風機投標均價跌至3600元/千瓦,許多制造企業面臨生存困境。
經過近幾年的產業重組和市場選擇,這個問題有所緩解。目前,中國風電機組制造企業已減少至30家左右,產業集中度明顯增強。2013年,風電機組招標價格已經回升到4000元/千瓦。
不過,比產能過剩更讓人憂慮的是,中國風電電網發展多年來嚴重滯后于風電場建設,“棄風限電”現象突出。
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國已有800萬千瓦完成吊裝的風電機組未能與電網聯接,此后每年有高達1300萬-1400萬千瓦的風電機組等待并網。即使風電場與電網成功聯接,由于不能完全消納,又產生“棄風限電”問題。
據統計,2011、2012和2013年,全國風電場棄風率平均值分別達14.5%、17.1%和10.7%,這意味著每分鐘都有大量的清潔風電被浪費。
在第13屆世界風能大會上,眾多海內外專家為解決“棄風限電”問題獻計獻策,包括增加當地電力負荷,建立并推廣風電供熱示范項目;建設跨區域輸電通道,將風電從西部輸送到東部電力負荷中心;鼓勵分散式開發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透露,中國目前正在規劃建設12條治霾跨區送電通道。另據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易躍春介紹,國家能源局年初公布的列入“十二五”規劃的第四批風電核準項目,60%左右分布在經濟相對發達的中東部和南方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