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浙江經濟近十年的持續快速發展,與之相伴的是“工業血脈”———電力供應逐年吃緊,浙江已經成為全國最缺電的省份之一。資源與環境的雙重約束下,煤電運頑疾如同環環相扣的九連環,能源問題不再單純是能源領域的問題,僅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負荷就地平衡思路已經行不通了。余缺互濟,利用特高壓大幅提升電網交換能力,讓難題有了被破解的可能。
盼電的愿望迫切,送電的愿望同樣迫切。近日,在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建設動員大會上,福建省副省長張志南在發言時表示:“該工程是福建省實現大容量跨省聯網的重大項目,對于福建加快構建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全省上下要為項目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站在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路線圖前,電力銀線宛如一條騰飛的巨龍,從中國的東南部一路向北至東部,將為華東地區經濟發展,為人民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優化配置大幅提升電網交換能力
浙江是經濟大省,但卻是能源小省。
據浙江省電力公司預計到“十二五”末,浙江電力缺口將超過2000萬千瓦,占用電負荷的30%以上。
在這樣的用電形勢下,企業只好收緊“能源的腰帶”,開始“開四停三”或者“開五停二”的緊巴日子。長此以往,必然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當地經濟發展。更甚者,浙江省還面臨著資源與環境的雙重約束。
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禹勝對此不無擔憂:“縱觀全省,兩個電廠之間的平均距離30千米,按這個密度,當地生態環境已經無法承受這樣的排放水平。試問,東部還能建設多少電廠?‘吃’進多少煤炭?占用多少運力?”三個問號拋出,擲地有聲。
而與浙江省南部相鄰的福建省,雖然也存在一次能源短缺的問題,但因水電占比大,豐水期電力外送甚至經常受限,亟需加強聯網通道建設。據國家電網公司交流部副主任韓先才介紹,隨著一批核電和大規模風電項目的投產,預計2015年福建電網將出現電力盈余400~1000萬千瓦,階段性盈余問題更將日益凸顯。
一邊是缺電缺得直“喊渴”,另一邊是豐水期有電用不完。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通過省際聯絡線實現余缺互濟,無疑是從根本上解決兩省電力供應問題的關 鍵。事實是,浙江省最大受電能力有1600萬千瓦,而從福建輸送的電力僅為170萬千瓦。顯然,目前的省際聯絡通道輸電能力已經大大制約了浙江對外電的接受,增加省際聯絡線,提高電力通道輸送能力,成為大勢所趨。
安全穩定增強電網抵御事故災害能力
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是我國繼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淮南—浙北—上海工程之后的第三個特高壓交流工程。
比起前幾條線路全面啟動時的激情澎湃與斗志昂揚,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的故事,書寫起來更加從容、淡定。
工程自2012年9月取得 “路條”以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國家電網公司統一部署,有關部門、單位緊密協作,超前準備,快速推進工程建設實施各項工作。項目里程碑計劃表中,我們已可清晰看到該工程的錚錚步伐:2013年3月18日,工程獲得核準;2013年4月20日,變電站場平開始施工,線路基礎試點;2013年8月,變電土建開工;2015年1月10日,線路架通,2月10日,變電電氣安裝完工;2015 年3月10日,投入運行……據了解,浙北—福州工程將新建浙中、浙南、福州變電站,擴建浙北變電站,變電容量1800萬千伏安,新建浙北—浙中—浙南—福州1000千伏雙回線路2×603千米,靜態投資183.9億元。工程建成后,近期輸電能力將達680萬千瓦,遠期輸電能力可進一步提高到1050萬千瓦以上,可為蕭山、紹興、金華、溫州等錢塘江以南主要負荷中心供電,基本滿足近期福建豐水期盈余電力外送要求,形成貫通浙江南北的電力交換平臺,有效消納外來電力、優化浙江省內能源資源結構。同時,也為福建遠期接受外來電力創造了條件。
工程建成后,福建和浙江電網形成特高壓和500千伏共2個通道、4回線路聯系,抵御臺風、冰災等自然災害能力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大幅提升。
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浙江、福建沿海區域將建成多個大規模核電群,單個核電群裝機規模大,需要堅強網架支撐。對此,韓先才表示,浙北—福州工程聯接兩省主要核電基地,依靠強大的相互支援能力,能夠為核電安全運行和可靠送出創造良好條件,有效提升沿海核電群應對突發事故的能力,是保障電力安全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