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中國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領域,標準是政府加強節能減排監管的重要依據,也是企業實施節能減排管理的基礎。分析工業節能減排標準體系的發展趨勢,推進標準化工作,不僅能夠促進政府對工業節能減排監管,提高工業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而且有助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消費者的節能減排意識,對進一步推進中國工業節能減排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減排任重道遠
工業能源消耗占全社會能源消耗的70%以上,而中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0%,遠高于世界30%的平均水平。以煤為主的格局使得中國在消費相同一次能源的條件下比其他國家多排放30%的二氧化碳,每年能源消費的碳排放大約占全球的1/4。
中國今后能源消費仍將大幅增長,要實現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減排目標,面臨巨大壓力。同時煤炭燃燒的排放物已成為中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嚴重污染的霧霾天氣已成為不得不正視的環境污染的大患。隨著工業化的推進,中國工業面臨的節能減排壓力極大,亟須轉變高增長、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發展模式。
當前,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快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國際經驗和國內實踐都表明,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工業能源資源消耗還將有一個持續增長的過程,這由當前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目標要求,2015年比2010年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1%,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大于21%,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高3個百分點。“十二五”中國仍處于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工業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工業節能減排任務更重,壓力更大。
標準體系先行
節能減排是以法律為依據、以政府為主導的強制性活動,政府主管部門和執法單位必須嚴格按照標準的規定進行監測、檢驗。中國目前已頒布實施了《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節能減排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為節能減排活動提供了行動指南。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等提出了明確的節能減排量化指標,這些指標的落實需要有定量的技術指標。如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業需要工序、工藝的能耗限額標準;工業設備、交通工具、家用電器和照明器具需要能效標準;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需要具體限值標準,使節能減排的目標建立在科學、量化、可衡量、可檢測的基礎上。
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是以科技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節能產品,改造淘汰落后的產品與生產方式,形成有利于能源持續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如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推廣的五大類節能家電產品、四類工業產品以及高效照明、節能汽車等都是在產品有相應能效標準或可量化的指標后推行的。在節能減排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設計和生產中,產品性能、工藝和原材料等技術標準,能夠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產品更新換代。
標準作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技術基礎以及有效手段,節能減排標準化關系到技術(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示范、商業化、產業化的各個階段,涵蓋了產品的生產、運輸、使用、回收利用等各個環節,在提高產品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促進企業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優化產品結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企業節能減排標準體系是工業節能減排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企業節能標準減排體系是做好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企業節能減排水平的重要措施,能夠梳理節能減排環節,根據國家、行業、地方節能減排標準,對照本企業各環節節能減排狀況,查找問題。
比如,企業可以根據各類節能減排標準,檢查企業設備和系統的能效水平狀況,掌握企業執行國家高耗能產品或設備淘汰、節能產品認證、能效標識等制度的實施情況,也可以了解是否可以享受國家所得稅優惠、節能產品政府采購、節能改造獎勵和財政補貼等激勵和優惠政策,還可以使企業掌握高耗能生產制度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符合法律的依據。
契合產業發展
工業節能減排標準體系的發展趨勢,一是與綠色貿易壁壘相結合。綠色貿易壁壘屬于技術壁壘的一項,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90年代開始興起,是各國對商品進口采取的準入限制或禁止措施。如:美國拒絕進口委內瑞拉的汽油,因為含鉛(Pb)量超過了本國規定;歐盟禁止進口加拿大的皮革制品,因為加拿大獵人使用的捕獵器捕獲了大量的野生動物;20世紀90年代開始,歐洲國家嚴禁進口含氟利昂冰箱,導致中國的冰箱出口由此下降了59%等事例。
二是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當前,中國正處于“重化工業發展”后期和“工業高加工度化”的初期階段。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趨勢,一是要進一步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規模,擴張和強化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業;二是要有選擇、有重點、有突破地發展智力密集型產業,使產業結構逐步高級化。從表面上看,標準與產業結構調整沒有直接的聯系,事實上,標準作為工業化發展的產物,它除了能直接對產業結構產生影響外,還通過與產業結構影響因素的結合而產生積極的影響。
標準化活動對產業結構調整產生積極影響的關鍵在于適應產業發展規律,符合結構調整的要求。調整產業結構必然要優先發展一些產業,這就需要通過標準和標準化等手段繁榮其面對的市場,從而引導生產要素向這些產業流動。這需要建立和完善適合各產業發展的標準體系,提高標準水平,標準缺失、標準落后必然要影響標準體系功能的發揮,先進適用的標準將對產業結構調整產生一種正向的推動力,反之,落后的標準將對產業結構調整產生一種反向的抑制力。根據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當前應重點抓好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領域的標準化工作。
三是與企業能源環境管理提升相結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以標準化管理為核心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全球不斷推陳出新。迅速提高以標準化為核心的現代企業管理,已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理念,企業逐步注重根據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和能源管理體系標準提升企業管理。
同時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不斷深入,企業對節能減排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將系統地收集及貫徹執行,節能減排的管理機構、計量統計、目標分解考核等逐步得到完善,節能減排相關標準與企業管理相結合是推動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措施。
其可以發揮企業的市場經濟主體作用,使廣大企業借助標準的推廣,提高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市場競爭能力。其可以促進企業貫徹執行節能減排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加強節能減排管理,加快節能技術進步,降低資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節能減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