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多晶硅創出的市場神話,深深地銘刻在人們的記憶里。2008年瘋狂時噸價高達360萬元,是當前價格的20倍,真可謂天壤之別。當神話破滅,往日的喧囂與鼓噪已經歸于靜寂,多晶硅留給市場的則是更多的警醒與啟示。
多晶硅神話警示之一,朝陽產業一旦發展背離需求脫韁狂奔,西下沒落就為時不遠了。在并不遙遠的3年前,巨大的賺錢效應吸引各路資金大舉進入光伏產業,不論是東部沿海,還是中西部內陸,許多地區都在雄心勃勃地突擊打造光伏產業園,爭先恐后地出臺千億級光伏、多晶硅產業規劃。于是,經過短時期集中持續擴能,較大規模多晶硅企業由2009年的10多家迅速擴容至50家,產能規模原先僅3萬噸,2012年末預計將增加到近20萬噸。目前,國內多晶硅行業籠罩在一片凄悲絕望氛圍之中,殘酷的市場環境已使絕大多數多晶硅企業騎虎難下,有專家估計國內千億元投資或將有半數以上打“水漂”,哪怕是50家較大規模企業中,最后能存活的也許就只有少數幾家。
多晶硅神話警示之二,過度依賴海外是靠不住的,根基不牢難免受制于人。盡管國內多晶硅行業一度轟轟烈烈,不可否認的是,多晶硅核心技術依然掌握在國外幾家大的企業手中,在整個產業鏈中,國內企業扮演的僅僅是一個賺取“加工費”的角色。沒有核心技術的產業是脆弱的,外購設備相當昂貴,像一個過于狡詐隱蔽的吸金圈套和陷阱。目前我國光伏產業走的仍然是偏重引進生產線的老路,自主研發和內生增長不足,“兩頭在外”的特征非常明顯,高純度多晶硅需要從國外進口,光伏組件和電池八成以上出口海外市場,其中高度依賴歐洲市場。據估計,國內現有多晶硅產能已超過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而國內年度總需求僅2萬噸左右,其余產能嚴重依賴海外市場。但受歐債危機影響,歐盟多晶硅進口銳減,主要外銷地區出口受阻價。更殘酷的現實是,國內多晶硅不僅很難出口,而且還經常受到進口產品的擠壓。今年多晶硅進口猛增,價格猛降六成以上,已經嫌嚴重傾銷。
多晶硅神話警示之三,過分夸大高科技成分,會嚴重誤導市場。據專家介紹,無論是從硅石提純原生硅到鑄錠,再到切片組件制成品,多晶硅整個工藝過程并沒有過高的技術含量,被人形象稱為“切豆腐”。而且多晶硅生產過程高耗能有一定污染性,與風能發電、潮汐發電、核電相比較,沒有明顯優勢。據了解,2009年后,光伏行業之所以出現井噴式增長,就是因為行業的技術門檻過低,一般企業都可以進入,而且很快就會形成生產能力。
多晶硅神話“曇花一現”,其顛峰價格或許空前絕后再難復制。今后市場是否還會復蘇?能復蘇到什么程度?業內企業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