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貿易史上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光伏貿易摩擦日前握手言和,這對國內光伏企業來說無疑是一重大利好。加之近期相關產業政策出臺,外部環境的改善有利于推動光伏產業加速回暖。然而全行業要徹底走出低谷,企業還需要練好內功。
貿易糾紛達成和解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7月27日宣布,經過艱苦談判,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代表中國光伏產業與歐委會貿易救濟調查機構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這意味在臨近8月6日歐盟對華光伏產品正式開征高額反傾銷稅的最后關頭,雙方達成了妥協。
今年以來,中歐貿易摩擦加劇。歐盟曾宣布,自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及關鍵器件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反傾銷稅率將會升至47.6%。屆時,中國光伏企業將遭受重創。
中國商務部則決定自2013年7月1日起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此后,商務部又宣布對來自美國和韓國的太陽能多晶硅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雖然名單里沒有歐盟,但業界認為這是敲山震虎,為與歐盟談判留出空間。
鑒于歐盟此前的強硬態度,中國多家光伏企業在今年5月舉行了各式各樣的抗議活動。當時,一家光伏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急切需要政府通過價格承諾的方式幫助企業。如果價格承諾能夠實現,當供需矛盾出現變化的時候,企業依然可以挺住。對于此次中歐達成價格承諾安排,這位人士表示“基本滿意”。
據了解,共有95家中國企業參加此次價格承諾談判。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并未透露價格承諾的具體內容,但表示“價格承諾成果體現了中方絕大多數企業的意愿”。
市場份額恐受影響
受全球經濟危機等因素影響,歐美國家對光伏的補貼紛紛下調甚至取消。光伏組件價格大幅下跌,行業產能出現過剩。歐美等國“雙反”政策更讓光伏行業雪上加霜,國內組件產品價格進一步深跌,光伏企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曾經的龍頭企業之一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被債權銀行聯合申請破產,其他企業業績雖有改善,但也難言樂觀。更嚴重的是,資本正遠離光伏行業。金融數據及商業信息服務提供商投中集團統計顯示,2012年以來,光伏行業由盛轉衰,全年僅披露7起融資案例,融資總額為5.75億美元,較2011年大幅下滑。而2013年以來,僅有湘電新能源一家光伏企業獲得融資。
“中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的妥善化解,維護了雙方光伏產業利益,是互利雙贏的結果。”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在聲明中說。
由于相關方未透露價格承諾的具體金額,所以暫時難以核算價格承諾對企業的具體影響。不過,據華泰證券測算,如果價格承諾下限為此前傳聞的0.55歐元/W,中國的組件在歐洲的競爭優勢仍在,但優勢會被削弱。而由于產品的性價比下降,市場份額勢必會下滑。
除價格外,對歐出口配額的談判結果以及分配方式對企業影響也非常大。配額越高,越有利于國內企業消化產能;而配額如何在不同企業之間分配也將對企業未來營收產生重要影響。
行業回暖需練內功
對于光伏企業來說,7月利好消息不斷。本月中旬,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2013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同時,提高多晶硅等原材料自給能力和光伏電池制造技術水平,顯著降低光伏發電成本,提高光伏產業競爭力。
中信建投證券電力設備新能源分析師徐超認為,國務院下發的是綱領性文件,光伏新政細則預計將出臺,主要包括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分布式補貼電價等。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歐就光伏案達成價格承諾安排,歐盟“雙反”的政策風險將逐漸釋放完畢,加之近期國內扶持政策密集出臺,內外環境的改善有利于推動光伏產業回暖。目前,國內多家太陽能上市公司披露今年上半年業績預盈,這種回暖勢頭有望持續。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光伏產業應反思當前的產業結構,繼續加強技術創新,靠技術占領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