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未來將會繼續實施節能汽車補貼政策,但政策細節將會調整,很可能是將申報標準和補貼門檻提高。對此前審計署披露的節能環保中存在的“騙補”行為,除了家電企業,汽車企業可能也將從補貼申報方式等方面受到約束。
申報標準更嚴格
7月12日,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發布名為《“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取得顯著成效》的調查研究,調查表示,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補貼資金166億元,支持推廣的節能汽車超過584萬輛,成效顯著。隨著補貼進入,節能汽車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目前每月21萬輛左右。
在肯定節能補貼政策取得成績的同時,經濟建設司表示汽車節能補貼政策或將進行部分調整:“要繼續做好節能燈、LED燈、節能汽車等產品推廣工作,根據市場變化情況適時調整相關政策措施,擴大推廣效果。”
據專家預計,這次的調整應該會繼續提高補貼的申報標準。“補貼的標準和方法都應該會根據過去實施的經驗進行改進,標準應當更嚴格了。”7月15日,國家科技部863計劃專家王秉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實際上,節能補貼政策已經將門檻提高過一次。2010年6月,國家開始施行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之后政策調整為2011年10月1日起,將補貼門檻從百公里平均油耗6.9升提高到6.3升,但補貼標準仍為3000元。但這次如何調整,還不得而知。
遏制“騙補”行為
除了提高補貼申報門檻,汽車節能補貼政策上很可能還會針對頻發的車企“騙補”作出針鋒相對的安排。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在該調查研究中提到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時,其中有一條針對改進節能家電補貼辦法,指出今后的節能補貼要“簡化補貼兌付程序,并切實加強補貼資金監管,確保財政補貼資金安全高效。”分析人士認為,很明顯,這與審計署6月20日發布的關于節能項目的審計公告有直接聯系,該公告點名批評了家電和汽車行業的騙補企業。
據記者此前調查,實際上,此次公告僅是節能補貼政策實施以來各種亂象的一個縮影。在汽車行業,自2010年國家實行節能補貼政策以來,在實施過程中一直暗中存在著企業私吞、騙取國家補貼的現象。
“這一步工作計劃想必是對之前騙補事件的回應,然而不應當只提及對家電產業,而是對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面向的所有產業,包括汽車,都應當加強監管,確保節能補貼切切實實落到消費者的手中,確保節能推廣補償金落實到符合節能標準的汽車。”有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