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7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聯合編著的《2013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3汽車藍皮書)發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綏新出席了此次發布會。在發布會后的訪談環節,張綏新博士表示,從目前推廣的接受程度來說,混合動力技術是最合適的節能汽車方案;相比之下,純電動車仍受限于技術、成本以及配套設施3個難題;他還指出,5-10年之內,電池技術仍難有一個革命性的突破。
根據大眾集團此前提出的計劃, 2013年大眾將實現在中國供應鏈本土化、2013年開始實現電動車的小批量生產,2018年以后是大批量生產;其中,2014年以后開始推廣純電動車,但目前來看,離電動車的推廣仍有一定距離。
張綏新博士表示,大眾集團在華新能源車計劃并未改變,總路線沒有改變,“但具體的時間節點,需要根據市場和技術方面的情況再適時調整。”他認為,經過對電動、插電混動等新能源車幾年的摸索、系列實驗和研究,“目前我們認為,至少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如果要在市場上推廣新能源車,要減低消費者的疑慮,想獲得比較高的接受成果的話,目前看來,做混合動力,我們認為是比較適合的方案。” 他坦承指出,無論是大眾的合資企業,還是大眾集團層面,要全面開發,將純電動車作為商品化的產品,目前仍然是無法承受的。
據悉,大眾集團目前已經研發出兩款純電動車,計劃于今年、明年分別上市,其中中國將先采用進口的形式進行市場試探,而大眾的最終的方向,依然是量產插電式混合動力。
對于純電動汽車產業在技術、成本和配套設施三個關鍵方面的難點問題,張綏新博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由于核心的電池技術瓶頸,“我們不想再大規模搞純電池車,因為目前電池能量還是達不到客戶所需要的續航里程。幾個禮拜以前,我剛跟我們電動車開發的最高負責人交換了一些看法,他認為5-10年之內,并不會有電池技術會有革命性的突破。”張綏新博士說,在這一前提下,想做出一輛續航里程四五百公里的純電動車,并非不可能,但從能源的利用率等方面來說,那是毫無意義的。因此對于城市的新能源汽車,他認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是比較適合的選擇。
在成本問題上,近兩年電池成本在不斷的下降,因此他認為,成本的壓力將隨著規模的擴大越來越低;但在配套方面,他則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前一段時間做調查,發現了很多問題,商業化以后,充電基礎設施現在亂的像一鍋粥!”為此,他再次呼吁,協會以及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加緊做好配套設施的工作,否則即便電動汽車能夠量產,僅僅因此一項,無處充電的消費者也將否定整個電動汽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