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個多月,2013年江西電網迎峰度夏的大幕就要開啟。每年此時,電力供應保障問題都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從去年開始,全省電力供應形勢有所好轉。在最為緊張的冬、夏兩季,也沒有出現因用電高峰缺電的局面。江西省電力生產調度部門預測,今年江西電網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供應仍將繼續保持平穩態勢,可確保應對全省1500萬千瓦的最大用電負荷不限電。但對于很多人來說,經歷過最近兩年“電荒”的窘迫之后,心中的那份擔憂總是放不下。
江西缺電是發展中的“必然”
2011年,江西遭遇罕見電荒,高峰時期電力缺口達到130萬千瓦左右。為應對電力缺口,當年實施了兩輪有序用電,限電周期長達89天。在應對電荒極端考驗的同時,也讓政府及社會各界開始認真思考、分析并正視江西缺電的深層次原因。事實表明,江西缺電現象已從季節性、時段性向長期性、常態化轉變,且由高峰缺電轉為電力、電量缺口共存。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江西能源供應矛盾將日益突出。換句話來說,江西面臨的缺電,是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階段”。
江西省一次能源資源匱乏,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在考慮本省水電、風電、太陽能充分開發利用后,到2015年江西能源缺口折合標煤為6300萬噸,比算一下,自給率僅為28%。
從我省電力能源結構看,全省發電裝機以火電為主,2012年火電裝機占統調總裝機的90.3%,而70%發電用煤依靠山西、陜西等省輸入,煤炭供應或運輸任何一個環節趨緊,能源風險都將凸現。
在能源需求方面,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偏低,2012年不足14%,人均用電量僅為1926千瓦時,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預計到2015年,全省統調用電負荷將達到2360萬千瓦,省內電力缺口將超過700萬千瓦;到2020年用電負荷將達到3400萬千瓦,電力缺口將超過1200萬千瓦,電力供需緊張局勢呈逐年加劇之勢。
破題,須立足長遠建設特高壓
無論是在政府方面,還是電力行業方面,都已達成了共識:要從根本上解決全省經濟發展和電力供應緊缺的矛盾,必須依靠加快建設特高壓電網,提高吸納外部電力的能力,同時適度增加省內發電裝機容量,提高電力保障能力。
眾所周知,我國用于發電的能源資源主要是煤炭和水。這些能源,如煤炭,76%分布在陜西、山西、蒙西以及新疆。80%水能分布在西南部,四川、云南、貴州,甚至西藏。大規模的風能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而用電負荷卻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以及華北地區。有能源的地方用不完,用能源的地方又不夠用。怎么辦?
2004年,國家電網公司首次提出,要通過跨大區、跨流域和水火電互劑,建設更高一級電壓等級的國家電網,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同年組織開展“特高壓輸電技術及經濟可行性研究”。歷經5年的艱辛探索,2009年1月6日,國家電網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成功投運,多項科技成果位居世界先進。
首條投運的特高壓輸電線路也讓江西從中受益。自2009年至2012年,江西累計從華中電網接受特高壓輸電電量52.54億千瓦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江西用電緊張的局面。
繼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后,國家電網又建成投運了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示范工程,錦屏-蘇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特高壓輸電技術得到全面驗證并推廣運用。
特高壓的建設,使得在全國范圍實現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變成現實。呼喚特高壓入贛,成為資源匱乏、亟須外部能源支持的江西最熱切的期盼。
根據最新規劃,“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江西境內將建設武漢-南昌-贛州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陜北-江西、隴東-江西±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建成后將具備接受西南水電、北部火電和風電總規模超過1200萬千瓦的電力,對強化能源支撐保障能力、促進江西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綠色崛起具有現實而重大的意義。
特高壓知識
特高壓輸電優勢:特高壓輸送容量大、送電距離長、線路損耗低、占用土地少。
經濟輸送距離:指的是某一電壓等級輸電線路最經濟的輸送距離是多少。50萬伏(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的經濟輸送距離一般為600~800公里,而100萬伏(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經濟輸送距離能達到1000~1500公里甚至更長。
線路走廊:建一條100萬伏特高壓輸電線路的線路走廊所占用的土地只相當于2條50萬伏輸電線路,而100萬伏交流特高壓輸電線路輸送電能的能力是50萬伏超高壓輸電線路的5倍。所以相對來說,建特高壓輸電線路能少占土地,這對土地資源稀缺的中東部地區來說尤其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