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德國和歐洲還在就光伏產業的衰落進行激烈的辯論,有罪方卻已經被推定:中國光伏產品制造商。歐盟正在反傾銷訴訟的框架下考慮對中國光伏產品供應商征收懲罰性關稅。中國太陽能產品生產商被指責得到了政府的補貼,用便宜的產品報價將其它所有的競爭者摧毀。
事實上,是全球范圍內的光伏板生產能力過剩導致了慘烈的競爭。目前在全世界有約6000萬千瓦的光伏板生產能力,但銷售量卻只有3000萬千瓦。激烈的競爭自然也就隨之產生。
所有的企業都在為生存而掙扎,許多公司已經逃之夭夭。最知名的事件是,德國博世和西門子已經退出這一領域。但是,大量的美國和中國的制造商也都在遭受煎熬。在這個行業中,所有的企業都無錢可賺,只能在賬本上記載虧空。這種情況將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市場上的洗牌結束。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開辟新的市場,從而增加銷售量。
誰是這場慘烈競爭中的受害者?是整個行業,或是行業中的一部分,或是某些產品的生產商。籠統的指責不能正確地解決問題。
光伏板的價格占整個光伏發電系統價格的60%左右。但人們不應忽視的是:在這項產品中,還包含著其他工序的產品。德國瓦克公司生產的晶硅占世界市場的20%左右。而且在光伏的其它領域,德國企業都非常有競爭力并取得成就。
德國逆變器制造商SMA占有世界市場約30%的份額。德國的光伏板生產設備占全球份額的約50%。在中國生產的大約一半光伏產品使用了德國的生產設備。如果德國公司失去國際市場,就等于會失去80%的市場。眾所周知,在德國光伏行業的各個領域,產品的出口份額都在55% - 60%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清醒地考慮什么樣的策略對德國工業才是最有意義的?光伏系統未來的市場在哪里?在德國,還是在世界其它地方?一位著名的中國光伏企業家就歐盟的反傾銷調查發表了如下的看法:“最好的解決辦法,其實就是中國政府正在實施的促進中國國內光伏市場發展、并因此擴大了光伏市場份額的措施。”
中國正在向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邁進。在此請允許提出一個問題:對中國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是否有意義,誰會是輸家,誰會是贏家。這種懲罰性關稅一旦開啟,就可能發生一場貿易戰,對德國設備和產品供應商會有多大的負面影響?一些德國光伏生產企業指責中國政府的補貼是全球產能過剩的原因。但正確的提問應該是:在哪些國家還沒有對太陽能企業提供過補助?
中國的光伏企業與德國企業一樣也在困難的經濟狀況中煎熬。中德兩國的企業有競爭,但合作更多。中德兩國企業加強合作,完全可以在不斷發展的中國以及全球的光伏市場中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