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耀與平安信托之間的爭斗其后究竟為何,結局怎樣,有待繼續觀望。但從以往資本與企業創始人之間的爭斗案例來看,此類“婚變”的結局往往是資本走人,公司元氣也可能受傷。
近觀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與賽富閻炎之間的爭斗,就很明了。資本代表閻炎與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之間的斗爭,致使雷士照明經營受到嚴重影響。最終,資本選擇退出,而雷士照明也落入競爭對手手中。
2012年5月,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爆料“被辭職”,引發媒體對實業和資本之間“婚變”的關注。雷士風波中,吳長江稱自己被閻炎等資本代表趕出董事會。雙方爭斗半年之久,期間伴隨著經銷商卷入和工廠停產。直至2012年12月19日,德豪潤達收購雷士照明總股本的20.05%,成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東,雙方競爭告一段落。
資本與創業者相遇的初期,就如同一場“熱戀”,看到的都是對方的優點。雙方對未來都有美好的憧憬,都以為對方能夠彌補自己的不足。卻不知從一開始就為今后的沖突埋下了導火索。資本和創業者因所處的行業環境、產業鏈位置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自然也就大相徑庭,矛盾于是在日積月累中沉淀。
比如葛文耀與平安之間的矛盾,據悉在投資海鷗表項目上就已經出現。2012年12月18日,在家化集團的一次股東大會上,葛文耀表示,在海鷗表項目上,平安與家化的意見不太統一。葛文耀認為時尚產業終將有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而平安則認為家化從來沒有經營奢侈品的成功經驗,投資手表行業風險大。
值得注意的是,創業者與資本的矛盾大多以公司治理問題的暴露為爆發點。雷士吳長江是“行賄門”,而家化葛文耀則被指責私設“小金庫”。
在雷士風波中,吳長江江湖氣重,對各地經銷商的優待在資本眼里就是不按規矩辦事。同樣,在平安家化的沖突中,葛文耀為退休職工設立的“共享金”被指違規。葛自己辯稱,“共享金”設立,緣于國企制度制約,為回報職工,只能打“擦邊球”。
這種矛盾沖突正體現了雙方立場和角度的不一致。創業者往往持有“我的地盤我做主”以及“我比你更熟悉傳統和現實”等根深蒂固的思想。而資本的角度,是將投資風險的管控放在第一位。資本以為自己花了大價錢就應該是家長,但在企業創業者眼里,資本只能是帶著豐厚嫁妝的小媳婦。
總體來說,不論過程如何,創業者與資本之間的沖突,大多導致兩敗俱傷,資本最終不得不抽身退出,而公司也會從此元氣大傷。
吳長江與閻炎沖突中的雷士照明最終被收購,而卷入黃光裕家族與貝恩資本爭斗的國美電器同樣如此。2010年,貝恩資本支持的陳曉與黃光裕家族發生控制權之爭。斗爭的結果是,黃氏家族保持了自己在國美電器的控制權,而作為資本代理的陳曉離開國美電器。國美電器在傳統電器銷售市場被競爭對手蘇寧超越。同時,線上銷售業務也落后于京東、蘇寧等競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