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偉大的時代,都有不同的能源結構來支撐。
英國工業革命初期以煤炭為主;工業化革命引領世界進入石油時代;在當今信息化革命時代,以天然氣為過渡的新一輪能源結構轉型浪潮中,頁巖氣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國頁巖氣的快速發展,與美國政府的鼓勵、自由開放的市場和企業的積極參與等因素密切相關。
開發早、技術成熟
美國是全球發現頁巖氣最早的地區,早在19世紀就已經開始在頁巖帶上鉆井尋找天然氣,其第一口頁巖氣生產井鉆于1821年。隨后的150年,是美國頁巖氣早期勘探開發階段。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鑒于美國國內天然氣產量急劇下降和第一次石油危機的發生,非常規天然氣開始進入油氣開發商的視野,美國能源部啟動了符合美國東部頁巖氣的地質理論與勘探開發的技術攻關項目,開展從地質、地球化學到氣藏工程等一系列的理論研究和技術攻關,使頁巖氣資源正式成為新的天然氣資源和勘探開發目標。
2000年以來,隨著水平鉆井、大型水力壓裂、重復壓裂、分級壓裂、多井同步壓裂等技術的推廣應用,美國頁巖氣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頁巖氣產量從2000年的122億立方米迅速增長到了2010年的1380億立方米,十年間產量增長了10倍多。
市場開放自由
美國能源勘探開發市場自由度高,具備能源市場準入資格的市場主體眾多。頁巖氣市場進出簡便,信息透明充分,資產交易活躍,能夠吸引充足資金,并且保障基礎設施完善,監管透明成熟,接替遞減及時。
美國頁巖氣每年開井數量在8000~12000口之間,因此資金需求強烈。頁巖氣作為貧礦,只有保障開發體系高效和技術完備的基礎上,才能支撐頁巖氣作為非常規油氣與常規油氣展開競爭。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唱主角的并不是大公司,而是一些中小企業,目前美國大約有6300家公司從事頁巖氣相關產業,他們持續地在現金流、成本控制、技術創新等方面實現突破,即便非常規油氣大多是貧礦,在關鍵的商業性持續這個問題上得到了最好的市場回報。
美國頁巖氣開采在經濟上取得成功,是企業家精神、創新能力和要素市場的無縫結合。時至今日,必須承認,如果沒有喬治?米歇爾的成功也許頁巖氣革命尚未出現;如果美國丹文能源公司沒有并購米歇爾的公司,也許米歇爾公司已經破產,技術無法推廣。
產業角色明確
頁巖氣在美國的迅速發展,離不開美國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近30年來,政府支持的力度明顯加大。
根據Breakthrough研究所針對頁巖氣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美國政府從頁巖氣的基礎研究、示范項目、財稅優惠政策與能源公司合作共同分擔成本等措施鼓勵發展頁巖氣。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能源部等單位資助了大量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科技研發項目。而隨著常規天然氣資源的減少,很多企業也積極自主地進行非常規天然氣開采技術的研究。
政治家、企業家各行其道,政府與市場不重疊,不替代,并非政府規劃而是規避風險追逐利潤的資本天性開創了非常規天然氣的時代。制度設計均衡雙方的利益,促進天然氣商業開發的持續發展?傊髽I、政府、研究機構研發的深入使得美國頁巖氣的產量連番增長。
“他山之石”還是“南橘北枳”?
美國以第一個成功吃螃蟹的姿態向其他國家傳授頁巖氣開發之道,輸出技術和管理經驗,但美國模式能否復制,究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還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涉及到資金、技術、環保、體制、各方參與度等各個因素。尤其在當前常規天然氣依然豐富、其價格仍然可以接受的條件下,多數國家對頁巖氣只處于研究開發的階段。
當然也有人質疑美國大力推行其頁巖氣成功經驗是否為陰謀?美國當前的情況是,資本界面臨資本回收的問題。美國頁巖氣領域的活躍的鉆機數量從兩年前的1200臺鉆機,到去年950臺左右,最新的數據是400多臺,產能大幅萎縮,需求大幅下降。所以他們向中國企業、中國資本市場去游說,急需找到一個巨大的市場來購買他們的設備、技術和服務來幫他們資本解套。
無論此種質疑是否屬實,應該認識到,中國國情與資源稟賦與美國有較大不同,中國頁巖氣產業還必須在摸索中前行。多數中國能源企業由于缺乏對頁巖氣的深入了解,對開采技術也是一知半解,再加之國內市場尚未完全開放,被盲目投入頁巖氣領域的資金背負著潛在的巨大風險。頁巖氣是一個技術密集型、投資回收周期長的產業,若是再加上不完善、不成熟的市場,無疑雪上加霜,企業的投資很有可能是“鱷魚進,壁虎出”。
頁巖氣在中國的發展還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和風險,但各界投資開發熱情和積極性也證明這一領域充滿著機遇。在能源多元化格局的今天,我國發展頁巖氣在軟硬件層面與美國差距還是非常大的,要實現能源安全、能源獨立,單純地向某一方面發展和傾斜都是不可取的,必須在詳盡的市場調研、充分的風險評估下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