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13年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上,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在發言中直指我國風電發展目前存在三大問題——限電、風機質量、地方保護主義,而這些觀點不是他首次提出,在此前的諸多場合,他都表達過類似觀點。
限電可以解決
“三北地區限電很嚴重,龍源電力2012年整個限電比重達到13.8%,限電電量在25億~26億千瓦時左右。龍源電力的限電水平基本就是全國的平均水平。”謝長軍說。
風電限電不是一個新問題。《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中國風電“棄風”比例超過12%,風電企業因為限電“棄風”損失達50億元以上,約占風電行業盈利水平的50%。根據國家電監會2012年上半年發布的《重點區域風電消納監管報告》,2012年上半年三北地區這一問題依然嚴峻,吉林省平均限電率達到37%,個別風場甚至達到50%,內蒙、甘肅等地限電也較嚴重。
在謝長軍看來,限電問題的出現首先是認識上的問題,“電網方面應該正確認識風電在電力供應中的作用,其對新能源的認識是決定未來是否能夠解決電網接納和送出的關鍵環節”。其次,是技術問題,即在送出通道有限的地區建設了過多的風電場,如新安盟地區,只有20萬千瓦的通道,卻建了80萬千瓦的風電。這種情況只能通過新建輸送通道來解決。再次,是經濟問題,有時調度會優先考慮火電。
“綜合考慮,限電問題完全可以解決。即使不花一分錢,現在的限電情況也可以減少5%。”他總結稱,“但也應該注意,并不是不允許風電限電,我認為,風電限電在5%的范圍內是正常的。”
建議風機提價
風機質量直接影響著風電開發商的盈利水平,所以,龍源電力對于風機質量一直非常關注,把控也很嚴格。據了解,龍源電力主要采購七家廠商的風機,分別為維斯塔斯、GE、歌美颯、西門子、金風、聯合動力和遠景能源。
“目前,整個國內風機制造業產能有所過剩,出現了一些質量參差不齊、魚目混珠的現象,有些企業并不重視質量問題。”謝長軍指出,這種質量差異在實際運行中很容易看出,在龍源電力,同樣風電場同樣機型同樣價格采購的風機,實際發電量能相差10%,更有某國內風機制造商提供的33臺風機,換過了22臺電機和齒輪箱。
為此,龍源電力專門設置了技術團隊,負責采購時的技術分析判斷,及早制定預案,預防設備質量問題。而且,其要求風機制造商按照龍源電力的標準簽訂合同,合同要求風機質保期為三年,大部件質保期為5年,3年內任何大部件出問題,質保期從該部件更換完后正常發電那天開始重新算起。
“國內幾家質量不太好的風機在我們這很少,對我們影響不大。”謝長軍說,“國內風機質量問題確實需要引起大家重視,這是影響未來中國風電發展的主要因素。現在風機制造業打‘價格戰’,利潤水平和服務、質量保證都在下降。我建議風機制造業適當提高價格,保證未來風機制造質量和售后管理。同時,建議政府限制新廠建設,適當控制風機制造業規模。”
堅決反對地方保護
與風機質量關系很大的地方保護主義是謝長軍在新春茶話會上指出的最后一個問題。“我堅決反對地方保護主義。”他堅定地說。
據了解,風電開發商在一些地區規劃建設風電場,遭遇了地方政府在審批時即提出附加條件——需要使用本地生產的風機,而這些風機制造商一般規模較小或競爭力不強,為風電場未來運行埋下隱患。
“地方保護主義對風電質量會帶來很大影響,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未來中國會生產建設很多低效風機。更有甚者,有些企業倒掉了,其風機的后續服務就沒人管了。要使開發商能夠按照自己的技術要求選擇風機,建成的風電場才有效。”謝長軍說。
在他看來,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政策和風電政策是最好的,但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只有約1900小時,還有很大提高余地。“按照中國的風能資源情況,風電的平均利用小時數應該在2300小時左右,是風電產能建設整體質量不夠丟掉了200小時,限電又吃掉了200~300小時。從規劃建設開始,風電各個環節都應該提高質量。”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