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與人的協調
發展智能工業機器人是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必然要求,中國企業引入工業機器人是在“補課”,其對產業轉型升級必然帶來積極效應,但可能附帶產生的其他社會影響也需被理性對待。
2008年,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出品的“機器人總動員”勾勒了未來人類社會的藍圖:人類不直接從事任何生產活動,只需發出指令,各類智能機器人將完成所有的工作。可夢想能否照進現實?
機器的大量使用帶動了生產效率的飛速提升,工業機器人的發明和大規模應用,是人類機器利用史的延續。從全球范圍看,工業機器人本身并不算新鮮事物。早在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工業機器人已經申請專*并試制;70年代ABB和KUKA等工業機器人制造商開始拓展市場;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以日、韓、德為代表的工業化國家大規模應用工業機器人。至今,工業機器人其實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
在這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工業機器人實現了技術持續進步、控制系統智能化、外圍配套設備協作能力提升,以及制造成本下降,為工業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創造了必要的技術經濟條件,工業機器人大規模應用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在普遍增購工業機器人的背后,各國有著不盡相同的原因。發達國家的要素稟賦結構,早已開啟了資本代替勞動的產業升級過程,使用工業機器人已經有了較長的歷史。
最為典型的就是缺少勞動力的日本,不僅較早地使用工業機器人,而且積極地探索工業機器人技術。而在全球金融危機后,主要工業化國家在重塑制造業國際競爭力戰略的指導下,出于生產設備“現代化”的需要,也引致了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擴張。
中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引入工業機器人。而這股工業機器人風頗具本土特色,客觀認識中國工業機器人應用的現狀和趨勢,比較中外工業機器人應用的異同,是剖析工業機器人對中國產業轉型和升級帶來機遇和挑戰的前提。
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產業的轉型升級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升級,二是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工業機器人對于中國產業的轉型升級將會帶來系統性的影響。
首先,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是要素稟賦結構變化的結果。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產業化應用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過去中國的要素稟賦結構適合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使用低成本的勞動力從事生產制造活動。發達國家在使用機器人代替勞動力的同時,中國甚至出現了使用勞動力替代機器的逆過程。
在經濟持續增長和資本不斷積累的同時,勞動力供給逐漸減少,人口紅利逐漸耗盡,加之勞資矛盾升級,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使得中國的要素稟賦結構正在發生轉變。作為對資本深化的回應,使用工業機器人代替勞動力逐漸符合中國新的比較優勢。通過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將有效帶動傳統產業的改造與升級。
其次,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是推動支柱產業發展升級的重要舉措。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具有明顯的產業特征,不同產業中工業機器人密度(臺/萬工人)差別非常大。從國際經驗看,工業機器人應用最多的是汽車產業,其次為電器電子產業。例如,日本汽車產業的工業機器人密度是1584臺/萬工人,為全球最高;其次為意大利和美國的汽車產業,工業機器人密度分別為1215臺/萬工人和1176臺/萬工人。汽車產業和電器電子產業也正是中國的支柱產業。
工業機器人密度已經成為衡量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根據我們對汽車產業的調研經驗,外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生產車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前者大部分工序由成套的工業機器人完成,僅有少數工序有工人參與,機器人密度比較高;而后者則保有大量的生產工人,工業機器人使用較少,機器人密度非常低。產業的工業機器人密度與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性能正相關,是產業高端化的重要指標。因此,通過提高應用工業機器人的密度以提高制成品的性價比,是提升支柱產業發展質量和競爭力的重要路徑。
再次,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是中國產業升級的應有之義。工業機器人產業本身屬于高端裝備制造業,其自身成長就能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因此,工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將創造出市場需求,進而帶動自身產業的成長。中國特定的產業結構將產生與之相適應的工業機器人需求結構,為本土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市場機遇。
工業機器人還是典型的復雜性產品,集成了諸多先進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它的發展有助于帶動多項基礎技術的突破和系統集成能力的提升。
此外,工業機器人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不僅有利于裝備制造業的高端化,還有利于推動制造業朝著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升級。工業機器人產業鏈長,具有較高的可重構性,除了對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還是制造業服務化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最后,發展智能工業機器人是做好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必然要求。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指制造業從自動化轉變為數字化的變革,先進的制造技術將對大規模流水線和柔性制造系統進行改造,對國家間競爭優勢的重塑、二三產業關系、世界經濟地理和國家間利益分配機制產生深遠影響。而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是數字制造、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和添材制造等制造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聯系電話:021-31666777
新聞、技術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郵箱:syy@gongboshi.com
- 下一篇:廣東“電改”先行政策:電網調峰調頻市場化
- 上一篇:電力行業利潤增幅達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