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先鋒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到東灘礦當了一名采煤工人,并主動提出要從井下一線拜師學藝。他說:“生產現場才是技術的根本,我的夢想就是推動國內煤礦的現場全自動化采煤。”
“我希望可以為我們國家采礦全自動化貢獻一點微薄力量!”蔡先鋒來到兗礦集團東灘煤礦已經快一年,正在努力實現著心中的愿望。他是兗礦有史以來招聘的第一個全日制高校畢業的博士生,這在省內煤炭行業恐怕也是唯一一例。
5月23日,記者見到了剛剛而立之年的蔡先鋒,戴著眼鏡,模樣秀氣,但走起路來卻經常是步履匆匆。去年,他從中國礦業大學畢業,專業方向是采礦工程。他沒有像系里其他同學留校任教或去科研院所,而是選擇到東灘礦當了一名采煤工人,并主動提出要從井下一線干起。
“煤礦一線條件確實比較艱苦,相比較留在院校里搞研究,在這里更能考驗一個人的能力,也有會廣闊的發展空間。”蔡先鋒說。當時家人和親朋好友得知蔡先鋒要當礦工時,用震驚二字來形容一點都不過,但最終蔡先鋒用自己的“執拗”獲得家人的支持。
“現在礦工的工作條件已經有了變化,自動化設備越來越多,大學生為什么不能利用好自己的專業,把采煤的工作做得更好?”蔡先鋒解釋說,“采礦技術的來源在現場,脫離現場說技術是紙上談兵,生產現場才是技術的根本,我的夢想就是結合自己的專業和工作經驗,推動國內煤礦的現場全自動化采煤。”
“我有同學在澳洲的力拓礦業公司工作,他所在金屬礦實現了運輸全自動化,不僅節約了人員,更增加了安全系數,工人們的勞動強度也大大降低。這也是我的一個夢想。”蔡先鋒說,“如果自己的工作對社會有用,再苦再累都會快樂。”
剛到礦上時,蔡先鋒與其他新工人一樣,簽訂了師徒合同,跟著師傅、生產二班工長孫培生上夜班。上班第一個月,除了區隊領導安排他去培訓新入礦工人5天外,其它時間都在井下現場度過,也正是這股鉆勁兒,他用最短的時間理解和掌握新設備、新技術,成了工區里一名優秀的煤礦技術人員。
蔡先鋒經常白天在技術室看資料、制定工作方案,晚上又下井布置實施,連近在鄒城的家都不能及時回去,多次招來妻子的不滿。蔡先鋒往往一邊暗自鼓勁一邊給妻子打電話解釋,“干就要干出個樣子,既然選擇了,就應該無怨無悔!”
他還組織工區的大學生成立了“周末課堂”,每個周末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討解決生產過程中的一些“疑難雜癥”,更好地推動技術革新和生產實施。“小蔡學歷高,但沒有架子,和大家相處得很融洽。”蔡先鋒的師傅孫培生說。
“我所在的這個工區,2004年創出并至今保持著年產658萬噸的綜采隊產煤世界紀錄,兩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被評為‘全國工人先鋒號’,作為這個‘王牌軍’的一員,我的專業知識會有越來越大的發揮空間。”蔡先鋒說。
已建成23年的東灘礦重視打造建設復合型管理、專業技術、崗位技術三支核心人才隊伍。而蔡先鋒的舉動也讓更多年輕人重新認識了煤礦,今年又有16名大學生自愿到東灘礦一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