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月,各地天然氣“漲聲不斷”,長春、蘇州、天津、南通等地先后宣布提價或擬提價,漲價幅度多在0.2—0.5元/方之間。業內人士認為,此番天然氣漲價多為2010年的補漲,對居民實際生活成本增加不大,但可能推高通脹預期。
經過此輪調整,許多地區的城市燃氣公司已進入盈利區間,天然氣生產商和進口商的積極性將有所提高。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上游及管輸領域的氣價也有望進行調整,從而對燃氣生產企業、供應企業以及相關油氣裝備、服務企業形成利好。
還2010年欠賬?
四月伊始,已先后有多個城市宣布天然氣提價或擬提價。
長春市民用天然氣從4月1日起由每立方米2元調整到2.8元。4月9日,蘇州市宣布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氣價格擬從現行的2.20元/方調整至2.48元/方,漲幅為12.7%,目前價格調整方案已進入到匯總各方面意見并修訂的階段。此外,天津、南通也計劃于4月9日召開聽證會,擬分別上調天然氣價格0.33元/立方米和0.2元/立方米。
“對于管道氣用量大戶的工業、電廠用戶來說,天然氣0.2-0.5元/方的漲幅會導致成本壓力大增;而民用、車用等用戶個體用量小,受影響也相對較小。” 卓創資訊分析師指出。
據蘇州市統計局報告,此次調價方案對居民年均天然氣增加的開支約在47.04元-50.40元/戶之間,占居民戶均年消費性支出的比例為0.072%-0.077%。
2010年6月,國家發改委曾統一提高國內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0.23元/立方米,同時要求各地盡快理順下游天然氣銷售價格。但當時僅有部分地區工商業氣價進行了跟調,多地民用天然氣價格并未調整。
“2010年調價沒有到位,導致很多地區天然氣價格一直有欠賬。此番調整有助于理順天然氣價格,避免天然氣低價運行帶來的一些問題和安全隱患,最終將有利于整個天然氣產業的發展。”中國石油大學天然氣領域研究專家劉毅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劉毅軍認為,此次漲價對居民而言主要有兩方面影響:一方面,用氣成本將上升,其中日常生活燃氣如燒飯、洗衣等用氣成本上升不大,但采暖用氣由于用氣量較大,成本上升會較明顯。另一方面,天然氣漲價易推高通貨膨脹的預期。“天然氣貼近居民日常生活,一旦氣價上漲,容易給人們造成其他生活用品價格也會上漲的印象。這種影響盡管不如成本上升那么明顯,但一旦形成,則更加不易管控。”政府應對漲價幅度、時間節點、程序、原則等交代清楚,引導民眾形成一個良性預期。
生產商積極性長期不高
天然氣價格輪番上漲的另一頭,則是這一資源品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
數據顯示,我國從2007年開始成為天然氣凈進口國,且年進口量不斷增加,對外依存度已由2010年的11.8%上升至2012年的28.9%。中石油研究報告預計,2013年我國天然氣進口總量將達到53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3.8%。2013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將達到16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9%,對外依存度也將進一步上升至32%。
去年冬季,由于天然氣供暖需求激增,“氣荒”在多個地區蔓延,太原、石家莊、濟南等地相繼出現天然氣供氣緊張狀況。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在提高天然氣價格的同時,濟南、甘肅、西安、成都等一些地區正在投建天然氣儲備調峰項目,以便在高峰供氣或出現緊急情況時,提供應急天然氣供居民使用。
“資源品并不是福利品,低價難以永久化。天然氣價格提高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問題。”劉毅軍認為,天然氣長期低價不僅造成供氣企業虧損,也會形成一些安全隱患,“一方面,企業需要正常盈利,但盈利手段需要規范;另一方面,提價給一些困難居民用戶帶來的成本上升,也需政府給予特殊照顧和制度安排。”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指出,政府可以在改革的同時,通過以公平和效率為原則的補貼設計,減少改革的影響。如兼顧不同地區和不同用戶對價格的承受能力,對經濟相對欠發達省份的城市門站氣價采取適當的優惠,對民用和農用天然氣進行補貼,盡量減小天然氣提價對居民和農業的影響等。
“隨城鎮化的推進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天然氣在我國的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除需求增長過快外,另一重要因素是,長期以來偏低的天然氣價格,導致資源企業開采積極性不高,供給難以跟上。因此,推動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激發企業積極性是解決我國天然氣供需失衡的重要途徑。”國泰君安分析師指出。
“此次漲價是在完善天然氣市場價格機制道路上勢在必行的選擇。天然氣價格的上調有助于調動天然氣生產商和進口商的積極性。在天然氣價格機制完善之前,地方天然氣價格上調可能會持續。” 金銀島分析師王鑫表示。
產業鏈齊受益
天然氣產業鏈自上而下可分為勘探生產、長輸管道、下游應用三個部分,涉及價格主要包括出廠價、管輸價和城市輸配價。此番調價對于該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的影響程度不一。
此輪漲價集中在終端用戶價格上,可以改善終端燃氣供應商進銷價格倒掛的情況。天然氣終端銷售方——城市燃氣公司無疑最直接受益。劉毅軍指出,經過此輪價格調整,許多地區的城市燃氣公司已進入盈利區間。相關上市公司包括長春燃氣、陜天然氣、深圳燃氣、大通燃氣、大眾公用等。
盡管此次漲價并未涉及上游及管輸領域,但長江證券認為,隨著終端燃氣供應商盈利好轉,勢必帶來新一輪井口價的調整,因此將有可能改善中國石油等燃氣供應商的虧損狀態,且井口天然氣供應商的受益程度要大于終端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