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數據顯示,3月以來全國霧霾天數為3.3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1天,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霧霾天氣主要出現在我國中東部地區,霧霾日數普遍在3天以上。其中,華北中東部和西南部、黃淮東南部與西部、江淮、江漢大部、江南大部、華南中東部部分地區及重慶西南部、四川東部、云南南部等地的霧霾日數為5-15天,江蘇超過15天。與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大部地區的霧霾日數普遍偏多2-8天,江蘇、浙江中部、四川東南部等地偏多8-10天,局部偏多超過10天。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稱,霧霾天氣形成的主要氣象原因是,3月我國大部分地區受高空的高壓脊控制,大氣環流形勢相對穩定,大氣層結穩定;加之冷空氣勢力不強,缺乏驅散霧霾的動力條件——大風。在這樣的氣象條件下,容易形成霧霾天氣并持續。
但是,相比于以上外部因素的作用和影響,恐怕內因在霧霾頻發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更加明顯,也更加主要。
來自綠色和平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大部分省份,在2008-2010年間的PM2.5濃度較2001-2003年間的PM2.5濃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惡化。在污染物來源中,電力行業“功不可沒”。特別是在二次PM2.5主要前體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中,相關研究顯示,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地,電力行業的貢獻占比都在一半左右。由此可見,電力行業特別是煤電行業系造成霧霾天氣的“主犯”。
不過,霧霾頻發的責任,也不應該由電力行業全部承擔。據了解,霧霾的主要污染物絕大多數來源于煤炭和石油的燃燒(例如,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市PM2.5的來源中,60%來自燃燒煤炭和石油)。而電力行業也只不過是煤炭燃燒者之一。
另外數據顯示,煤炭占美國能源比例24%,而最終消費的煤炭只占0.2%,即剩余99.8%的煤炭用于發電;而我國只有50%的煤炭用來發電,其余一半煤炭則屬于居民用煤和工業用煤。所以有觀點認為,這種煤炭利用方式導致,即便我國電力行業(火電行業)全部完成脫硫改造,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高不下的局面仍然存在。例如,在“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力行業超額完成脫硫任務,但是我國硫排放水平并未下降,這跟我國非電力行業的燃煤脫硫程度,有很多關系。
所以,霧霾的發生不能全部歸咎于煤電企業。同樣,霧霾的治理也不應全部依賴于煤電企業。“眾人拾柴火焰高”,霧霾治理需要多個行業的共同努力。
大氣治污成為人大重點辦理建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4月2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代表建議交辦會,將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代表提出的7569件建議、批評和意見統一交由163個機關和組織研究處理,并將其中積極穩妥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解決好大氣污染問題等12項內容確定為今年重點辦理的建議。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何曄暉介紹,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共提出7569件建議、批評和意見。大會閉幕后,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按照有關規定和以往的做法,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12項內容作為今年的重點處理建議。從2005年開始,全國人大每年都確定一批重點辦理的代表建議,以此推動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帶動代表建議辦理整體質量的提高。
這12項建議是:關于積極穩妥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建議;關于加強對重點區域生態保護的建議;關于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的建議;關于采取切實防治措施,解決好大氣污染問題的建議;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建議;關于加大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加強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攻堅的建議;關于深化醫改,健全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議;關于加強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的建議;關于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構建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議;關于推動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產業升級的建議;關于調整結構,支持清潔能源發展的建議;關于落實網絡信息安全責任,切實保障網絡信息安全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