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沒有哪一個工業行業能像機器人產業的高速增長那樣令人興奮,過去4、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長,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市場之一。 隨著智能制造技術的推廣和智能設備在社會生產中的認可及利用,人們逐漸認識到智能機械設備優于傳統工業生產之處。機器人產業作為高端智能制造的標尺,正在成為“中國制造”的核心和推動我國制造產業升級的源動力,在未來時間里必將逐漸替代傳統的工業生產。有專業人士表示,智能機械制造或將催化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制造”求蛻變
一直以來,中國被世界各國視為是勞動力廉價的“加工工廠”。“中國制造”也一向停滯于中低端技術制造業的行列。能否撕掉“廉價勞動力加工工廠”的標簽,是中國制造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國內市場對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制造”需求越來越迫切。
在過去的3年里,中國人力成本增長近60%,已超過泰國和馬來西亞,一舉成為亞洲新興國家中人力成本最高的國家。2013年年初各地制造企業出現用人荒現象,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正在逐漸削減中國人口紅利,機器人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創新傳統產業的產品和技術,帶來新的競爭力,緩解當前人口紅利的喪失。
此外,隨著智能制造機械技術的不斷進步,工業機器人逐漸呈現出精準自律、人機一體、感應識別、超柔性、強大的學習和自我維護能力等特點。智能制造機械越來越多應用到現實的社會生產中去,并在焊接、碼垛、分揀、碼頭及高危工作環境中替代人力的作用日漸顯現,其精準度高、速度快、工作時間長、解放勞動力及低成本運轉等特性越來越受到制造業的歡迎,引發企業紛紛看向智能制造市場。
高速發展的背后是“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對于中國裝備制造業來講,無論是趨于國際經濟形式的逼迫轉型,還是自身發展的必然需求,企業內部技術的升級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一個貫徹始終的重要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機器人擁有量僅是日本的五分之一,美國和德國的三分之一左右;從機器人密度(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上看,日本是339臺,韓國是347臺,德國是261臺,而中國僅為10臺。伴隨著國家振興高端裝備制造業列入“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并予以培育和發展,機器人產業正迎來戰略性發展契機。
濱海新區“智造港”開啟新篇章
在國際上,自動化已然成為制造業發展的趨勢,然而在中國,對于很多企業來講,自動化仍一個新鮮的課題。“中國制造”不應當停留在初級水平,自動化裝備核心零部件國產化迫在眉睫。據了解,一旦核心零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自動化設備單機制造成本則可至少降低20%,內資品牌即可在定價上拉開差距,對于國內企業來講,這既孕育著巨大的機遇,也伴隨著嚴峻的挑戰。
在天津濱海新區,一批國內工業自動化裝備制造企業正在努力尋求技術創新的途徑。據振威展覽集團內部資料顯示,2014年3月6-9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的“中國(天津)國際工業自動化技術裝備展覽會”及“第三屆中國(天津)機器人展覽會”到目前為止,已經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家企業參展,其中國內企業參展數目占到七成以上,同比增長27.5%。屆時,將展出包含了機器人技術、工業自動化、電氣系統、儀器儀表、工業自動化信息技術及軟件等多方面的技術及產品。
天津濱海新區圍繞打造濱海“智造之城”,規劃建設了環渤海地區首個高端智能裝備戰略高地—濱海新區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園,致力于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園區化發展,力爭使新區成為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的先行區和聚集地。
濱海新區經信委負責人表示:“濱海新區始終堅持高端制造業帶動戰略,推動高端、高質、高新產業結構加速形成,裝備制造業已邁上4000億元臺階,成為新區總量最大的產業。利用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獨特的發展優勢,吸引了霍尼韋爾、森精機、西門子、卡麥龍等百余家智能制造重點企業,產值突破300億元,在智能儀器及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與專用機器人、智能化高端裝備等特色產業領域優勢明顯。”
依托國家政策扶持,以及自身地域發展優勢,濱海新區以企業的需求為出發點,推行全方位“保姆式”服務理念,在招商、審批、生產、生活四個環節營造一流的投資環境,逐漸成為世界矚目的行業交流圣地,國內、國外名企紛紛涌入。歷屆工業自動化技術裝備展覽會也因此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焦點,這無疑是一個健康良好的發展態勢。濱海新區經信委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濱海新區將繼續以建設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為目標,將打造濱海“智造之城”、發展智能制造產業作為工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培育濱海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