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兩則關于制造業的新聞發人警醒,值得重視。
其一,美國總統奧巴馬15日宣布,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建立一所制造業創新研究所,并稱這是美國政府推進制造業復蘇和創新的一大舉措,未來美國還將設立更多這樣的機構,用于推進高端制造業的創新、研發和產業化。據悉,這家制造業創新研究所綜合了18家公司、6所大學和聯邦政府機構的力量,支持下一代電力電子技術的研發。
其二,澳大利亞工業集團日前呼吁聯邦政府提高下一財年的移民名額,以填補專業技術人才的短缺。澳大利亞工業集團是澳大利亞最為重要的企業協會之一,會員企業涵蓋采礦、建筑、汽車、食品、運輸等產業。該集團董事長表示,澳大利亞未來10年內需要增加280萬技工才能彌補技術人才缺口。
一個在加緊推動制造業技術創新,一個在大力招引制造業技術人才。如果說,2008年以前金融創新成為時尚的話,那么以上兩條新聞則明白地告訴我們,圍繞制造業的比拼又重現江湖。的確,金融危機的過程已經證明,那些制造業空虛、過多倚重虛擬經濟的國家如同暴風雨中的木板房,搖搖欲傾;而那些制造業發達、實體經濟根基扎實的國家卻是有波瀾而不驚,在危機中依然能保持穩健增長。
正反兩方面的事實再次說明,制造業是經濟之根本,制造業競爭力的強與弱是影響一個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美國經濟在經歷危機后能夠緩慢復蘇,制造業是關鍵,也是亮點,過去4年里制造業為美國新創造的工作崗位超過55萬個。
中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制造大國,中國制造已經遍布全球。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制造業雖大而不強,雖多而不精。面對重新抬頭的世界制造業競爭,中國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從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兩方面再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