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相關工作部門對于民企和國企,在政策上沒有不同,不看企業的性質,只看在重大技術裝備行業里可不可能做出貢獻。
目前我國重大裝備在很多能源領域結出碩果,民企在里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很多民企都在重大裝備里有一席之地,而且企業發展得非常健康。比如核電領域在泵、閥及U型管等重要設備制造方面有很多民企進入。
所以,民企不要自卑,國企不要自大。國家的發展肯定會給裝備制造業帶來很大一片天地。企業要定好自己的位置,搞好自主創新,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之所在。
(賈科華/整理)
中船重工總經理助理、重慶工業分公司總經理、重慶海裝風電公司董事長楊本新:
推動能源裝備產業發展
實現向高端制造業轉變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是我國十大軍工集團之一,也是我國最大的造船企業,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到目前為止,集團已經有60家成員單位參與我國能源裝備研制工作,其產品幾乎涉足了我國能源開發利用的各個領域,廣泛應用于風電、核電、水電、火電、輸變電、石油石化、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等多個方面,初步形成了產業化和規;陌l展格局。依托國家各個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實驗室進行研發的機械裝備,廣泛應用于風電、核電、水電火電、環保等領域,可以說中船重工完全有責任、有條件、有能力為發展我國能源裝備作出積極貢獻。
中船重工積極推進高端能源裝備產業創新發展,集中優勢資源打造一批高起點、高標準、高技術的能源裝備產業,風電產業是其中的一個代表。風電裝備可以說是船舶動力推進系統的“逆向系統”,歐洲風電制造商大多都有造船背景,全球最權威的風電機組的設計和制造規范由德國船舶檢驗機構——德國船級社制定,并由其檢驗和驗收。集團旗下的海裝風電,是專門從事風電裝備研制和系統集成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科技部唯一授權組建的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衷心的依托單位。經過近十年的成長,已經成為風電裝備市場上的一支有生力量。
堅持戰略引領,自主創新。主要是堅持用軍工技術的沉淀和行業優勢,堅持以我為主,博采眾長,堅持走穩、走好、再走快的軍工發展模式,以自主知識產權為依托,以國內外前沿技術為導向,不斷提高自主研發和集成創新水平,先后開發出了適應我國各類氣象環境條件的風力發電裝備和機組。其中,最新研制的5兆瓦海上風機,已經并網發電,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151葉片是目前同類產品中最大尺寸的葉片,產品適用范圍涵蓋我國90%以上的海域,主要性能指標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我們將風電產業列為集團重大非船支柱產業,提出以整機帶動零部件,以零部件促進整機的發展模式,打造風電機組產業集群所有的范圍,為我們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
堅持五大融合,助推發展。主要做法是軍民技術融合,集團在海洋軍工技術方面有比較成熟的技術和經驗積淀。產學研融合,與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比較長期的技術合作,包括實現成果的轉換。
堅持科學規劃,穩健崛起。在我們發展過程中,發展新的能源裝備,一般來講按三個步驟做。一是穩做局。主要方式是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一系列的開發,做好產品布局,比如南北布局、海陸并舉、內外結合,扎扎實實奠定發展基礎。二是快速崛起。主要是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顯著提高裝機容量和提升核心競爭力,從國內走向國際,從陸地走向海洋,實現集團化、規;、國際化,創國內外知名品牌。三是誓做強。力爭躋身國內風電前三強,成為國際風電知名品牌和國際化的風電產業集團,實現海納百川、裝備天下的宏偉藍圖和愿景。
集團還根據能源裝備發展的需要,專門編制了集團能源裝備產業“十二五”規劃,提出按照“發展整體優勢,突出重點領域,加強內外聯合,推進成套供貨,加快集群發展”的總體思路,立足開發一次能源裝備、二次能源裝備、新能源及節能三大能源板塊。重點圍繞做強海洋工程裝備、煤炭裝備、石油石化裝備、風電裝備和核電裝備,重點培育水電裝備、輸變電設備、太陽能發電設備、生物質能利用裝備以及節能裝備,預先投入發展可燃冰開發利用設備、潮汐能和波浪能發電等設備,強力推進高端能源裝備穩健快速發展。中船重工將在振興我國造船工業和海洋工程的同時,立志推動能源裝備產業發展,實現能源裝備向高端制造業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