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低迷的2012年,許多事情值得我們記憶。有的高山仰止,有的出人意料,有的耐人尋味,有的發人深省,有的大快人心,也有的讓人感嘆——奈何,奈何!
一幕又一幕,都是我們曾經走過的足跡。重溫舊日足跡,能夠讓今日的腳步更加沉著、更加穩健、更加理智、更加堅定。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最熱門的事件
海外并購
2012新年伊始,三一重工和柳工就奏響了海外并購的凱旋樂章。三一重工1月31日宣布,以3.24億歐元的價格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4月27日完成交割。同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的柳工,也于1月31日宣告敲定對波蘭HSW工程機械業務單元項目的收購。此后的一年中,中國機械工業企業海外并購繼續風起云涌、波瀾四起。
關于收購薩博的故事,足以寫成一本書。2012年6月,中日合資的瑞典國家電動車公司最終收購了瑞典薩博汽車的主要資產。而此前與收購薩博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中國企業還有數家,比如北汽、青年、龐大、華泰等。
萬向收購A123也是一波三折,頗讓業界替萬向“捏了把汗”。2012年8月,A123宣布與萬向達成協議,后者將收購其80%股權;10月16日突然出現變局, A123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并與江森自控集團達成了一項資產收購事宜,萬向一度被疑“出局”;然而12月8日再現戲劇性的一幕,萬向約2.56億美元的價格成功拍得A123公司資產。
而三一狀告奧巴馬一事,也很是讓業界震驚了一把。因為在美國的風電收購項目受阻,三一集團選擇法律維權,甚至把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拉上了被告席。
本報點評:海外并購是成長中的中國企業快速推進國際化進程、獲得國際成熟品牌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一種便捷方式,所以有能力的企業都不愿意放過這樣的機會。但是,海外并購的成功率很低,只有3成左右。原因一方面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某些國家不想看到中國企業在世界范圍內“過關斬將”;另一方面也應當多從我們自身找問題,是否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對收購目標的實際情況是否足夠了解?除此之外,對于同一收購目標的“窩里斗”,也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正所謂“不怕老外怕老鄉,就怕他鄉遇故知”。
最敏感的事件
裁員過冬
2012年4月,光伏龍頭企業賽維身陷“裁員風波”。 據當時的報道,賽維硅片事業部副主管和助工以下級別的員工,將面臨兩個選擇,一是被調往南昌組件廠接受培訓上崗,二是在原廠內面臨末位淘汰。對于外界所說的裁員,賽維更傾向于稱為“人員調整”。
7月份,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三一重工“變相裁員”風聲又起。據人民網報道,7月5日,90多名上海三一重機的研發工程師,因為被告知要轉崗到一線車間當鉗工、下料工、焊工,齊聚奉賢區四團鎮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要求當地勞動監察部門給個說法。同樣的一幕,還發生在沈陽、昆山、長沙三地的三一集團相關企業。不過,三一并沒有承認裁員,稱“本來是給員工安排了培訓,但是不知道傳達過程中哪一個環節受到了誤讀。”
11月份,曾數度傳出裁員消息的華銳風電發出公告,眾多崗位開工不足或已停產,大量員工已無任務安排,首輪350名員工將于19日正式停工放假,直至公司恢復生產。
本報點評:龍頭企業尚且身陷“裁員”風波,足見行業“嚴冬”之甚。試問如此背景下,又有幾家企業能夠安然無恙?裁員,本是市場經濟活動當中的正常現象,奈何以有色眼鏡視之?同時,也不能排除某些別有用心者捕風捉影、借機鬧事,目的在于中傷競爭對手;實際效果反而是令人們對整個行業信心驟減。在行業“逆風”的時候,不裁員未必都是好消息,裁員也未必就是壞消息。只是,員工是企業的根本,不重視員工、糊弄員工的企業終究難成大器。某位老總說過這樣一句話,“要讓員工的‘腦袋’比‘口袋’更富有”,值得企業經營者們思考——不要說是裁員,哪怕是企業倒閉,只要員工有本事,終究會有口飯吃,行業人才的“青山”依舊不改。如此,善莫大焉。
最意外的事件
日系車遭遇“滑鐵盧”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2年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國外品牌中,日系、德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分別占據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6.4%、18.4%、11.7%、8.7%和2.8%,與上年同期比較,德系增長明顯,日系下降明顯,其余各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回顧2009-2011三年的銷售數據,日系車的銷售占比呈現出“略降”的態勢,分別為21.26%、19.54%和19.4%。雖然如此,但仍接近于20%的水平。而到了2012年,這一數據一下子變成了16.4%。下滑之明顯,確實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在2012年年初,誰能預想到這一情形?
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2012年月度各系別乘用車市場份額可以看出,2012年8月份日系車的占比是18.62%,此前7個月都是在17.2%~20.2%之間徘徊;到了9月份,日系車銷售占比一下子掉到12.16%,10月份甚至跌到7.61%,12月份雖然有所抬頭但也才14.9%。釣魚島事件剛好是從9月份開始,由此事引發的“抵制日貨”也隨即上演,日系車可以說首當其沖。
本報點評:“解鈴還須系鈴人”——日系車在華遭遇“滑鐵盧”,事出釣魚島紛爭;那么,只要日本仍在釣魚島問題上挑釁中國,日系車在中國市場上的發展前景就依然不會明朗。實際上,我們并不希望看到日系車面臨這樣的局面,畢竟那些日系合資企業牽涉到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的利益;所以,我們希望日本政府不要甘冒中國人之大不韙,繼續損傷中國人民的感情。此外,刨去政治因素,我們可以看到日系車的市場份額也呈現逐漸下滑趨勢;正如某些汽車行業專家所言:釣魚島事件引發的抵制只是讓日系車“雪上加霜”,而日系車目前遭遇的窘境,一定程度上是其自身發展緩慢、缺乏創新以及歐美競爭對手技術突破等原因造成的。
最欣慰的事件
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
回首過去的一年,雖然多數行業都失去了前幾年高速增長的風采,但仍有很多事情足以振奮人心。
液壓件等核心配套件依賴進口,始終是制約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徐工在德國建立歐洲公司,重點研究液壓閥、泵、馬達和智能化控制等核心元件研制這類關鍵技術;濰柴動力戰略重組德國凱傲林德液壓項目,使山東重工的核心技術直接步入全球領先水平;中川液壓研發生產的高端液壓產品通過專家鑒定并發布,標志著中國液壓行業進入了世界領先地位的新時代。
更為可喜的是,能夠掌控萬分之一毫米細微移動的超精密加工裝備核心技術在我國取得突破。在接近2012歲末的12月7日,汽車曲軸、凸輪軸隨動磨削裝備支撐技術在浙江上虞通過國家級鑒定,對提升我國制造業整體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在不久前召開的“2012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我們欣喜地聽說了一個又一個振奮人心的名詞: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飛機鈦合金大型復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盾構裝備自主設計制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本報點評:關鍵核心技術的意義和重要性,真的無需多言。我們希望,這樣的好消息會越來越多,敢于攻堅的風氣會越來越濃,中國在“由大到強”的道路上會越走越順。同時也希望,這些難得的成果能夠得到充分的重視,能盡快地、有效地、恰如其分地應用到相關產業中去,用更多的實踐檢驗不斷地錘煉和完善它們。
最揪心的事件
校車安全
2012年上半年,國家針對校車分別出臺了《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和《專用校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等一系列“校車新政”。近年來一直令國人痛心疾首的校車安全問題,終于被納入了法制軌道,終于有了從根本上解決的希望。
但是,悲劇仍在發生,沒有理由被遺忘。隨便在互聯網上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多起發生在2012年的校車安全事故。其中,最近的一次也是情節頗為嚴重的一次,是12月24日發生在江西省貴溪市的“校車”墜河事件:一輛載有15名幼兒園學生的面包車側翻墜入水塘,導致3名幼兒當場死亡、8名幼兒經搶救無效死亡……
而據相關報道,直到2012年年底,在校車安全立法大半年之后,僅有上海、重慶、青海、浙江等少數幾個省、直轄市頒布了校車安全管理方面比較細致的實施辦法,而最初相繼表示要盡快制定細則的多地政府,則聲稱相關部門如今仍在研究、討論。
本報點評:校車安全是一個影響力比較大的社會問題,不能單單從產品、產業的角度來考慮。中國地廣人多,地區發展水平差異比較大,校車安全問題想在短時期內解決也不現實。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校車安全事故多發生在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有的甚至連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所以,這些地方更應該得到關注。專用校車的實際推廣情況,跟業界預期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們希望,各有關部門能夠盡快貫徹落實校車安全立法,不要等到出事之后再去補救。同時也希望,各有關企業能夠加大市場調研和產品研發力度,拿出更多符合標準要求、且更容易被市場接納的專用校車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