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江蘇南部是我國造船重鎮,持續低迷的船舶市場持久地考驗著該地企業的“成本底線”。其中船配企業更是“等不起也耗不起”,轉型升級被迅速地提上了各企業日程,而方式也是多種多樣。
11月17日,伴隨著一陣電機轟鳴聲,世界跨度最大、技術領先的1.4萬噸快速鍛造油壓機在江蘇蘇南重工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南重工)投入生產,標志著該公司正式邁開了轉型升級的步伐。而這正是蘇南地區裝備制造業謀求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放下身段 “大小通吃”
“以前我們是不做小型船用柴油機配件的,現在大、中、小型船機的配件訂單,我們都非常歡迎。”以大功率船用低速柴油機零部件制造為主營業務的蘇州力強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強機械)董事長趙獻紅告訴記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相對充裕的訂單以及相對豐厚的利潤,仍然維系了該公司耕耘船配市場的信心;但持續低迷的市場讓力強機械對訂單的渴求度逐漸上升,謀求轉型升級的心理也愈發迫切。“在家坐著等訂單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再不主動出擊就只能等死。”趙獻紅說。
放下身段謀市場的并非只此一家。現在,包括蘇南特種裝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蘇南特裝集團)、蘇州恒鼎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鼎重工)、無錫特鋼材料有限公司等在內的眾多企業紛紛加大了市場開拓力度。
“我們公司的主要產品為二沖程船用低速柴油機半組合式曲軸,年產量可達180套,但現在產能難以完全釋放。”恒鼎重工總工程師林堯武告訴記者,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公司一方面鼓勵營銷人員主動開拓市場,另一方面則大力調整產品結構,延長產品線,并提升產品質量。
“‘大小通吃’的做法有利于緩解企業訂單不足和資金緊張的壓力,可以說是船配企業應對低迷市場的一種有效方式。”常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一位負責人表示,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仍然復雜而嚴峻,船市短期內難以見到曙光,船配企業緊盯某一類鍛件及船配產品的做法已然不合時宜,相關企業主動調整產品結構的做法值得贊賞和鼓勵。“只有守得住生存的底線,才有謀求發展的基礎。”該負責人說。
瞄準非船 多種經營
在蘇南地區,進軍非船領域也是各家船配企業熱議的話題之一。“相對于船配市場,非船市場顯然要大很多。”趙獻紅告訴記者,力強機械正在人力、物力以及技術等方面積極準備,謀求進軍非船領域。“包括鋼結構、陸上各類鍛件在內的業務,我們都能做,而且做得不會比別人差”。
盡管是被動進軍非船領域,但憑借在高技術含量、高精度加工的船用鍛件領域積累的經驗,蘇南地區不少船配企業還是順利打響了“轉軌”非船的“第一槍”。“船用配件不僅要符合相關的機械標準,還要符合相關的海事標準,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標準、嚴要求產品。”富其諾測功器(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關喜鋒告訴記者,船用裝備企業進軍非船領域,在技術上可以說完全勝任,但在市場營銷上需要加大力度并講究營銷策略。
除新近欲進軍非船領域的企業外,早先耕耘其間的當地船配企業也為數不少,蘇南特裝集團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據了解,該集團先后獨資或合資創辦了包括鋼鐵、酒店、港務、地產、貿易以及技術研發等在內的各類企業,成為一家集裝備制造、科學研究、貿易物流服務于一身的企業集團。作為該集團的重要成員,主業定位于船機配件及相關鍛件生產的蘇南重工和恒鼎重工較其他企業無疑多了一份抵御風險的能力,也多了一份開拓非船市場的底氣。
升級裝備 謀求轉型
“裝備制造業產業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技術、資金密集,是各行業實現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蘇南特裝集團總裁馬建興表示,該集團正積極順應國家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趨勢,堅持“做強特鋼、做大鍛造、做優裝備”的發展方向,將自身打造為國內極具特色的裝備制造企業。據了解,為實現這一目標,該集團積極整合資源,先后經歷了三次產業轉型,從生產普通鋼升級到生產優質特殊鋼,再到生產船機曲軸以及船用鍛件。
此次1.4萬噸快速鍛造油壓機在蘇南重工正式投入生產,也意味著蘇南特裝集團根據市場需求,啟動了第四次產業轉型。“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裝備制造水平,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也有助于加快公司產業轉型升級、進軍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步伐。”蘇南重工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大型鍛件項目的竣工投產,該公司將能夠生產為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超大型油船 (VLCC)、超大型集裝箱船配套的柴油機曲軸、缸蓋、活塞、連桿、十字頭、汽缸,以及齒輪、軸舵、錨系等大型鍛件,并在此基礎上積極進軍海洋工程以及軍工裝備領域。
(來源:互聯網)
11月17日,伴隨著一陣電機轟鳴聲,世界跨度最大、技術領先的1.4萬噸快速鍛造油壓機在江蘇蘇南重工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南重工)投入生產,標志著該公司正式邁開了轉型升級的步伐。而這正是蘇南地區裝備制造業謀求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放下身段 “大小通吃”
“以前我們是不做小型船用柴油機配件的,現在大、中、小型船機的配件訂單,我們都非常歡迎。”以大功率船用低速柴油機零部件制造為主營業務的蘇州力強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強機械)董事長趙獻紅告訴記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相對充裕的訂單以及相對豐厚的利潤,仍然維系了該公司耕耘船配市場的信心;但持續低迷的市場讓力強機械對訂單的渴求度逐漸上升,謀求轉型升級的心理也愈發迫切。“在家坐著等訂單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再不主動出擊就只能等死。”趙獻紅說。
放下身段謀市場的并非只此一家。現在,包括蘇南特種裝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蘇南特裝集團)、蘇州恒鼎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鼎重工)、無錫特鋼材料有限公司等在內的眾多企業紛紛加大了市場開拓力度。
“我們公司的主要產品為二沖程船用低速柴油機半組合式曲軸,年產量可達180套,但現在產能難以完全釋放。”恒鼎重工總工程師林堯武告訴記者,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公司一方面鼓勵營銷人員主動開拓市場,另一方面則大力調整產品結構,延長產品線,并提升產品質量。
“‘大小通吃’的做法有利于緩解企業訂單不足和資金緊張的壓力,可以說是船配企業應對低迷市場的一種有效方式。”常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一位負責人表示,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仍然復雜而嚴峻,船市短期內難以見到曙光,船配企業緊盯某一類鍛件及船配產品的做法已然不合時宜,相關企業主動調整產品結構的做法值得贊賞和鼓勵。“只有守得住生存的底線,才有謀求發展的基礎。”該負責人說。
瞄準非船 多種經營
在蘇南地區,進軍非船領域也是各家船配企業熱議的話題之一。“相對于船配市場,非船市場顯然要大很多。”趙獻紅告訴記者,力強機械正在人力、物力以及技術等方面積極準備,謀求進軍非船領域。“包括鋼結構、陸上各類鍛件在內的業務,我們都能做,而且做得不會比別人差”。
盡管是被動進軍非船領域,但憑借在高技術含量、高精度加工的船用鍛件領域積累的經驗,蘇南地區不少船配企業還是順利打響了“轉軌”非船的“第一槍”。“船用配件不僅要符合相關的機械標準,還要符合相關的海事標準,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標準、嚴要求產品。”富其諾測功器(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關喜鋒告訴記者,船用裝備企業進軍非船領域,在技術上可以說完全勝任,但在市場營銷上需要加大力度并講究營銷策略。
除新近欲進軍非船領域的企業外,早先耕耘其間的當地船配企業也為數不少,蘇南特裝集團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據了解,該集團先后獨資或合資創辦了包括鋼鐵、酒店、港務、地產、貿易以及技術研發等在內的各類企業,成為一家集裝備制造、科學研究、貿易物流服務于一身的企業集團。作為該集團的重要成員,主業定位于船機配件及相關鍛件生產的蘇南重工和恒鼎重工較其他企業無疑多了一份抵御風險的能力,也多了一份開拓非船市場的底氣。
升級裝備 謀求轉型
“裝備制造業產業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技術、資金密集,是各行業實現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蘇南特裝集團總裁馬建興表示,該集團正積極順應國家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趨勢,堅持“做強特鋼、做大鍛造、做優裝備”的發展方向,將自身打造為國內極具特色的裝備制造企業。據了解,為實現這一目標,該集團積極整合資源,先后經歷了三次產業轉型,從生產普通鋼升級到生產優質特殊鋼,再到生產船機曲軸以及船用鍛件。
此次1.4萬噸快速鍛造油壓機在蘇南重工正式投入生產,也意味著蘇南特裝集團根據市場需求,啟動了第四次產業轉型。“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裝備制造水平,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也有助于加快公司產業轉型升級、進軍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步伐。”蘇南重工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大型鍛件項目的竣工投產,該公司將能夠生產為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超大型油船 (VLCC)、超大型集裝箱船配套的柴油機曲軸、缸蓋、活塞、連桿、十字頭、汽缸,以及齒輪、軸舵、錨系等大型鍛件,并在此基礎上積極進軍海洋工程以及軍工裝備領域。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