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在經歷井噴式的增長;中國空氣污染嚴重到一些城市的交通幾乎陷入癱瘓;強臺風肆虐菲律賓。這些都是過去12個月來最重要的話題事件。
在這些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到一些企業、消費者和政府對氣候變化的風險意識正變得越來越強。然而問題在于,我們的思想轉變是否快到足以減輕未來更多極端天氣事件和其他氣候影響的威脅的程度。
在此辭舊迎新之際,我將為大家總結一下2013年在氣候和能源領域的五大話題事件。
1.中國空氣污染
2013年的北京,總是籠罩在霧霾的厚重面紗之下,羞于以真面目示人。今年1月,北京的空氣污染指數一度達到755這一令人咋舌的水平,比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的“危險”標準高出一倍還多。北京在2013年出現的霧霾天數超過了以往五十年來的任何一年,中國的污染問題不會很快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空氣中的這些污染物,很大程度上是來自燃煤火電廠和汽車尾氣,這已經引起中國領導人的重視。今年8月,中國政府宣布了一項環保計劃,一方面要減少新建燃煤電廠數量,另一方面投入2750億美元用于改善空氣質量。
2.美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
今年全球能源行業在地理版圖上最重要的變化之一,當屬山姆大叔預計將超越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頭號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上個月,美國白宮宣布,美國原油產量在二十多年來首次超過進口量。
美國的天然氣產量同樣增長迅猛。美國能源部預計,美國天然氣產量在2040年之前將增長56%。盡管天然氣被吹捧為一種較清潔的燃料,但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天然氣開采和運輸過程中的甲烷排放,那么它在環保方面帶來的好處便蕩然無存。
3.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氣候行動計劃
今年6月,奧巴馬總統在喬治敦大學的獎臺上宣布了一項詳盡的《氣候行動計劃》(ClimateActionPlan),這是美國第一份旨在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跨部門的全國性計劃。
在最突出的措施中,包括要求發電廠減少碳污染的計劃。美國環保署在9月份宣布了針對新建電廠的規定,而且預計在2014年6月之前將出臺針對現有電廠的標準。發電行業是美國減排事業中最大的挑戰之一,如果新規實施到位,美國將有望兌現自己在202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17%的承諾。
4.煤炭失寵
面對天然氣的價格競爭,加之社會上對污染排放問題越來越重視,美國煤炭市場在2013年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美國財政部與包括英國在內的幾個歐洲國家基本上都已停止向新建的海外燃煤電廠提供公共資金支持。世界銀行(TheWorldBank)、歐洲投資銀行(EuropeanInvestmentBank)和美國進出口銀行(UnitedStatesExport-ImportBank)也紛紛出臺類似的政策,限制對新建燃煤電廠的資助。與此同時,不久前來自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ofConcernedScientists)的研究發現,由于設備老化、經濟效益差和技術落后,美國大約三分之一的燃煤電站將在未來幾年面臨關停的命運。
即便如此,全世界的煤電需求依然強勁,美國的煤炭年出口量高達1.2億噸。據世界資源研究所(TheWorldResourcesInstitute)估計,全世界范圍將要上馬的煤電站項目大約仍有1200個。
5.可再生能源遭遇流年
雖然今年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整體出現下滑,但還是存在幾大亮點。在許多地區,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技術相比傳統化石燃料的成本競爭力正在增強,消費者和投資者也都注意到了這些變化。
美國太陽能發電設施的安裝量在15年來首次超過德國。就在本周,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旗下公司宣布為愛荷華州的一個風電項目訂購價值10億美元的風電機組。在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BerkeleyNationalLaboratory)不久前公布的一項研究發現,安裝了太陽能面板的住宅,平均可產生近2.5萬美元的附加值。與此同時,世界上第一個未接受政府補貼的大型太陽能項目在西班牙并網發電。巴西也在快速提升其風力發電規模,計劃到2021年將風力發電比重提升到10%。
結論
在能源和氣候領域,過去的這一年可以說是充滿了酸甜苦辣。2014將成為我們探索更明朗前景的一年,尤其是要看看國家領導和商界領袖能否傳遞出更明確的信號,愿意向低碳路線靠攏。豐富的能源供應該說是上天對經濟的恩賜,但如果忽視地球環境迅速變化的種種警示,其后果也是我們人類無法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