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日前公布了2012中國企業500強名單及《2012中國500強企業發展報告》。今年,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比上年提高23.3%,而世界500強的入圍門檻只提高了12.6%,這說明中國大企業與國際大企業的規模差距在進一步縮小。然而,500強的企業家們卻并沒有因此而感到高興。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說:“當前,全球經濟貿易增長放緩,我國大企業長期高速成長所依賴的基本條件也正在改變,不少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困難。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做優做強的步伐,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擺在我國大企業面前的首要任務。”
入圍門檻提升,但利潤增幅下降
今年,中國的大企業更大了。2012中國企業500強的營業收入總額達到44.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3.6%;資產總額達到130.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0.40%。其中,有104家企業年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比去年增加了27家;有70家企業入圍2012《財富》世界500強,入圍數量首次超過了日本,僅次于美國。
然而,規模的擴張并沒有帶來效益的增長。2012中國企業500強的收入利潤率為4.7%,比上年下降1.07個百分點,低于美國企業500強2.3個百分點。從凈利潤看,雖然世界企業500強的凈利潤增速也明顯回落,但仍比中國企業500強快1.88個百分點。
這與經濟大勢有關。回顧2011年,世界經濟總體走勢經歷了一個由較快增長到明顯減速的變化,進入6、7月后,歐債危機持續發酵,經濟增速整體下滑。但這也同時暴露出中國大企業應對環境變化能力不足的問題。
過于依賴政府資源和政策,過于依賴大規模固定投資拉動,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管理粗放……這些都是導致中國大企業應對環境變化能力不足的原因。例如,《2012中國500強企業發展報告》指出,國外許多大企業都建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長期跟蹤研究宏觀經濟形勢、產業發展規律、競爭對手動態、產業技術更新等。而我國大企業除了少數幾家有實質性的研究機構外,多數企業的研究部門只有十來個人,且主要是給決策者準備發言稿或撰寫企業內部文件,真正的經濟研究任務很少。
“現在企業都感到了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有時候冬天過去了,沒有春天,直接就是夏天;有時候夏天一過,冬天緊跟著就來了。過去發展粗放一點也能成長,能耗多點也有利潤,現在不行了。”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良說,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必須向著集約化發展轉型,以提高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董事長徐建一認為,轉型,首先要強化自主創新能力,“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品結構和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在充分學習、借鑒、吸收合資合作伙伴先進技術,快速提升自主產品技術含量的同時,還要堅持增強原始創新能力不動搖。”
海爾集團公司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則強調了管理的重要性:“企業可持續發展,前提條件是觀念革新,必要條件是創新體系,充分條件是制度創新,而制度創新可以保證創新體系做得更好。當前,企業要積極探索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管理模式。”
“海外抄底”活躍,但跨國經營水平不高
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海外資產估值較以往偏低,今年不少大企業都進行了“海外抄底”:中石化收購了美國德溫能源公司頁巖油氣資產1/3的權益;三一重工收購了有全球混凝土機械行業“大象”之稱的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90%的股權;廣西柳工收購了波蘭企業HSW的工程機械事業部……2012中國企業500強中,261家填報海外營業收入數據的企業平均實現海外營業收入191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9.3%;平均海外資產達到290億元,較上年增長28.2%;平均海外員工為3108人,較上年增長29.9%。通過海外收購,中國大企業獲得商譽、新技術和整套先進設備,還進一步增強了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國際地位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