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煤炭需求不振的情況下,低價進口煤的大兵壓境讓中國煤炭企業的生存空間更趨縮小。15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多個渠道證實,國家能源局正在就限制高硫低卡煤進口規定在業內征求意見。根據規定,從國外進口的煤炭熱值不得低于4544大卡/千克,灰分不超過25%,含硫量不超過1%,并對進口商設定準入門檻。
其背后的意義是,我國已連續四年成為煤炭凈進口國,其中過去的三年我國年褐煤(高硫低卡煤的代表)進口量增長9倍以上,目前占全球貿易量的比重接近95%以上。
不過,上述方案仍存爭議,并未得到神華集團和主要煤炭進口貿易商的贊同。業內人士認為方案能否出臺難以預料,而且即使得以落實,也只會起到短期提高煤價的作用,無助于煤企走出困境。
看著眼前不斷積壓的煤山,中國西部第一大港———廣西防城港北部灣港務有限集團副總經理劉汝濤這些天來有些著急。他說:“防城港港口堆場共有300多萬平方米,現在80%的堆場都堆放著進口煤炭。一些本來專門用來存放礦石的堆場,現在也被迫拿出來存放煤炭,碼頭幾乎變成了煤炭倉庫。”
防城港只是一個縮影,廣州港、寧波港等主要煤炭進口港也是在高庫存運行。而這背后的是中國煤炭進口的持續增長。海關總署日前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我國進口煤炭1.1億噸,同比增加25.6%,進口均價為每噸91.6美元,同比下跌17.8%。
對于本已處境困難的中國煤炭企業而言,低價進口煤的“大兵壓境”無疑是雪上加霜。“我國很多的進口煤都來自印尼,主要以褐煤為主,屬于劣質煤,發熱量小、硫分高。但因為價格較低,國內電企愿意采購,將其與國內優質煤摻混使用。”金銀島分析師戴兵解釋說。
受此沖擊,中國國內煤價一跌再跌。
在5月初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召開的煤炭市場狀況調研會上,龍煤集團等老牌煤炭企業要求限制低卡煤進口,提出的具體方案為:第一,煤炭熱值低于19百萬焦耳/千克(約4544大卡/千克)禁止進口;第二,進口指標灰分不超過25%,含硫量不超過1%;第三,要求進口商注冊資本不低于5000萬人民幣,2010至2012年間每年有至少100萬噸的進口量,且有足夠的倉儲設施;第四,要求國內低于3587大卡的動力煤和2870大卡的褐煤禁止生產。
“劣質煤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較多,會增加污染治理的難度。從保護環境的角度而言,提高進口煤炭的質量是可以的。”國家安監總局煤炭信息研究院院長黃盛初表示。
但知名煤炭專家黃騰則認為,要控制的是污染物的排放而不是企業使用了什么原料,禁止進口劣質煤并不能解決污染問題,而且對劣質煤的使用也能在無形中提高國內發電企業在脫硫等方面的技術水準。
“這個方案主要是針對動力煤,并沒有提到煉焦煤,而恰恰好多進口煉焦煤屬于高硫煤,國內企業有時進口后當動力煤使用,而且對于遠距離運輸也沒有明確界定,所以說,這個方案中還有很多的漏洞。”正參與意見稿討論的黃騰告訴記者,與會人士對上述方案還有爭議。
記者從其他渠道也證實,上述方案遭到中國褐煤生產和進口最多的神華集團和主要煤炭進口商的反對,“目前各方意見不統一,方案能否出臺難以預料。”業內知情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