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在會上宣讀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說明”,外界揣測已久的新一輪大部制改革終于揭開面紗。
在輿論中仍有幾分期待的“大能源部”終未出現,取而代之的是正部級電監會撤銷,相關職能并入副部級的國家能源局,重組后的國家能源局繼續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管理,這與早前坊間流傳的改革方案并無二致。
相較于形式上的重組,外界更為關心的是重組后的國家能源局在職權上能出現何種變化,特別是它對接下來的能源體制改革,例如油氣價改、電改等將產生怎樣的推力。
電監會緣何被撤銷?
目前新國家能源局的重組尚未落實,在這個“紙上談兵”的階段,關于這次改革,記者聽到了多種聲音。
在3月10日下午舉行的政協經濟組小組討論中,能源行業委員們對此次改革大多沒發表什么意見。電監會副主席史玉波也只是在發言中強調,重組后的能源局應明確職責,同時充分考慮電監會10年來走過的路,繼續保證電力的可靠運行。
“這次能源局的重組撤銷了體現電改意志的電監會,從推進電改的角度說是倒退了。”原電監會副主席邵秉仁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則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成立于2003年8月的國家電監會是“5號文件”的直接產物,與電改息息相關,體現了國家推動電力體制改革的決心。但是十年來,我國的現代電力市場并沒有建立起來。
談及電監會并入國家能源局的原因,一位接近經濟改革決策層的內部人士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年來我國電改不進反退,因此電監會無法做事,形同虛設。我國的電力市場發展階段不同于美國,尚未達到迫切需要監管的市場化程度。所以,政監分離到現在依然只是愿望,還不是時機。這次電監會和能源局重組也是現實的考量。”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對電監會撤銷后的人員安置發表了意見:“目前電監會全國各地機構共有2000多名員工,撤銷后這些人如何安排?不能舊問題還未解決,又產生新的人員安置問題。”
職能轉變比機構改革更重要
馬凱在講話中指出,重新組建的國家能源局主要有三項職責,擬訂并組織實施能源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體制改革建議,負責能源監督管理等。
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比看來,重組后的國家能源局職能得到了擴展,因為增加了“能源監督管理”的職能,但能源價格等更具核心價值的重要職能仍然在發改委手中。這意味著能源行業的一些老問題,例如“九龍治水”式的多頭管理仍將繼續。
邵秉仁的觀點也道出了業界的心聲:“大部制改革只是個形式,最核心的內容是要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政府和市場關系,但現在是換湯不換藥,價格職能還是在發改委手里。”
或將推動能源改革
上述內部人士表示:“此次明確新國家能源局的三項職責之一,就是要研究提出能源體制改革建議,這把改革放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過去,發改委推動發展的意愿強于改革的意愿。此次國家能源局與電監會重組,如果新的國家能源局局長人選也是具有改革精神的人,那么,近期機構重組后,最快下半年能源改革就會啟動。不僅僅是電力體制改革,其他能源領域的改革也將推進。”
全國人大代表、經濟學家黃泰巖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能源價格改革也放出了明顯信號。去年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漲幅為2.6%,而今年CPI預期上漲3.5%,這個漲幅其實就是為了給天然氣、石油、電力、煤炭等能源價格提供改革空間。”這也被看做是推進能源改革的佐證。
眼下,業界最大的期待是電改再上路。電力體制改革被認為是最符合李克強同志此前提出的“改革是最大的紅利,實現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抓住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突破口。”此次同時提出的鐵道部并入交通部的改革,才剛剛涉及政企分開,相當于十幾年前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初期的狀況,因此,電力市場化改革相比其他行業改革,是最成熟的,也是最需要迫切推進的。
但一些業內權威人士對于新能源局推動電改的能力并不看好。一位接近能源改革的高層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新能源局并不能真正推動電價改革和現代電力市場的建設。“真正左右電改的不是某個政府部門,而是看國家高層領導人推動的決心和破除阻力的勇氣。”當年的電力體制改革勢如破竹,最根本的原因是高層推動。
林伯強則認為,電監會并入能源局,意味著國家層面的電改思路出現了變化。“當年電監會的成立是照搬了英國的模式,它與‘5號文件’的電改思路高度匹配,現在把電監會撤了,不排除電改思路出現變化的可能。”如果這種猜測成立,“5號文件”中確立的電改原則也將出現動搖,但究竟會不會出現變化、會出現何種變化,目前也只是停留在猜測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