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超級武器”
“紅色十月”病毒被發現引起人們對網絡間諜活動的關注,實際上,之前也發現過類似病毒,只不過它們主要攻擊中東地區,甚至有專家認為,它們甚至是美國或者以色列的“網絡間諜戰武器”。
“震網”襲擊伊朗
2010年7月,伊朗當局發現一種被稱為“震網”的蠕蟲病毒。這種席卷全球工業界的病毒,使伊朗遭到
的攻擊最為嚴重。“震網”病毒也因此也被稱為世界上首個網絡“超級武器”。
伊朗核設施內的計算機系統曾多次遭到電腦病毒攻擊,一些用于鈾濃縮的離心機因此無法運行
2010年9月,伊朗政府宣布,大約3萬個網絡終端感染“震網”,病毒攻擊目標直指核設施,整個攻擊過程如同科幻電影:由于被病毒感染,監控錄像被篡改。監控人員看到的是正常畫面,而實際上離心機在失控情況下不斷加速而最終損毀,一些用于鈾濃縮的離心機因此無法運行。
據悉,這種蠕蟲程序專門針對廣泛應用于基礎設施的德國西門子公司工業控制系統,甚至奪取對一系列核心生產設備尤其是核電設備的關鍵控制權。微軟調查結果顯示,“震網”包含空前復雜的惡意代碼,是一種典型的計算機病毒,能自我復制,并將副本通過網絡傳輸,任何一臺個人電腦只要和染毒電腦相連,自動傳播給其他與之相連的電腦,最后造成大量網絡流量的連鎖效應,導致整個網絡系統癱瘓。
“震網”相當復雜,更像是出自浩大的“政府工程”而非黑客個人行為,病毒編寫者需要對工業生產過程和工業基礎設施十分了解。編寫代碼需要很多人工作幾個月甚至幾年,背后需要一個非常成熟的專業團隊運作,擁有巨大的資源及財政支持。
伊朗政府則指責美國和以色列是“震網”的幕后主使,目的是“配合西方針對伊朗的電子戰”。埃及國際問題專家薩義德·薩迪克認為,該病毒是為伊朗量身打造,意在向伊朗發出強烈警告:伊朗核計劃并不安全。
此外,伊朗還表示,還發現一種名為Duqu的數據竊取病毒,但它并沒有危害伊朗核能實驗室和工業設施內的電腦。Duqu病毒針對的也是工業控制系統,目的在于收集信息。大部分反病毒專家認為,“震網”和Duqu來源相同,需要多人長時間合作完成,因此可能是某組織或政府機構所為。
“火焰”襲擊中東
這并不是伊朗第一次發現較大規模的電腦病毒入侵。兩年之后的2012年,一種破壞力巨大的全新計算機病毒被發現。包括伊朗、以色列、黎巴嫩、沙特和埃及在內的成千上萬臺電腦都已感染了這種病毒,而且這種病毒的攻擊活動不具規律性,個人電腦、教育機構、各類民間組織和國家機關都曾被其光顧過。電子郵件、文件、消息、內部討論等等都是其搜集的對象。
反病毒企業邁克菲公司負責安全研究的戴維·馬庫斯等專家對媒體表示,“火焰”的散布范圍主要在中東地區,但可針對多個不同行業。它實際是一個工具包,當計算機感染最初的“火焰”病毒后,計算機就會被安裝特定的任務模塊。
伊朗網絡安全部門表示“火焰”和著名的“震網”、Duqu病毒有“密切關系”,都是“網絡間諜戰武器”
“火焰”可以通過USB存儲器以及互聯網進行復制和傳播,并能接受來自世界各地多個服務器的指令。一旦完成搜集數據任務,這些病毒還可自行毀滅,不留蹤跡。
“火焰”之所以擁有如此強大的間諜功能,是因為它的程序構造十分復雜,此前從未有病毒能達到這種水平——與“震網”相比,“火焰”病毒最直觀的特點是代碼量大,達到65萬行,是前者的20倍。從功能上看,“震網”和Duqu能破壞某個目標,而“火焰”則是為了收集各行業的敏感信息。有電腦安全專家認為,這種名為“火焰”的新型病毒可能也是“某個國家專門開發的網絡戰武器”。
伊朗189起
約旦河西岸98起
蘇丹32起
敘利亞30起
“火焰”病毒主要攻擊中東地區。
如何防護
可以避免這些網絡程序的攻擊嗎?沒有明確的答案。對網絡安全問題的研究已經有多年的歷史,時而成功時而失敗。
位于德國東部城市馬格德堡一家病毒公司的總經理安德烈亞斯·馬克思說,病毒的更新非常迅速,讓人們難以招架。“就目前看來,每年都有5000萬新增的變異病毒,相當于每秒鐘就有2種”。
馬克思建議電腦應該安裝洋蔥式的保護系統——由自動更新的所有程序、病毒防護、防火墻組成。
“反病毒軟件可以讓人們相信他們是安全的,但是實際上并不是,”弗雷德·科恩說,他是一家電腦病毒雜志的安全顧問,“許多用戶下載各種各樣的東西,因為他們相信他們受到保護。”
科恩無疑是電腦病毒方面的先驅。他不僅創造術語“計算機病毒”,并且在南加州大學的測試電腦中釋放電腦蠕蟲,那是在1983年。
30年的經驗告訴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