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綠色建筑便迎來了巨大的政策利好。1月11日國務院轉發《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后,國家住建部于16日再次發文《關于加強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和備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加強和規范綠色建筑評價標識評審管理。
方案中,2015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0億平方米以上的描述,極大的激發了市場熱情。預計到2020年,我國用于節能建筑項目的投資或達到1.5萬億元市場空間。專家分析,這將會給相關規劃、設計、建筑材料、綠色技術,以及技術擁有單位、技術施工單位等相關企業帶來極大發展機遇。作為綠色建筑重要支撐的綠色建材產業,更是亟待政策關注。
“三部曲”強勢推廣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一步發展,建筑能耗不斷增加。推行綠色建筑,從規劃、設計、生產、施工全產業鏈的注重綠色建筑或節能建筑,已經成為今后發展的共識。
此次發布的《綠色建筑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以及16日發布《關于加強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和備案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同2012年5月國家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可說一脈相承。綠色建筑的政策“三部曲”,意味著未來將從國家層面推行綠色建筑,對減少能源消耗,推動節能、綠色和低碳建筑的發展意義重大。
與2012年發布的《意見》相比,該《方案》更加明確了任務目標和具體措施,結合此前的補貼措施以及最新的備案專項調查工作!锻ㄖ肥菑母唧w的層面,細化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工作。
專家分析,這將更有效的刺激各級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生以及建材企業落實綠色建筑規劃,拖動建筑建材市場向有序、高效、節能環保方向發展。過去高能耗、低效率,重規模輕效率、重外觀輕品質、重建設輕管理,建筑使用壽命遠低于設計使用年限等粗放式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將逐漸改善。
撬動綠色需求
《方案》對“十二五”期間新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面積的綠色行動提出了量化目標:“十二五”期間,全國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市場空間巨大。
截至2012年9月,取得綠色建筑標志的項目占全國總建筑面積不到1%。加之房地產產業鏈條長,對下游產業的帶動作用大,相關政策出臺將及時拉動包括建筑用鋼、高標號水泥、防火材料以及相關節能環保材料的需求。帶動建筑產業向新型建筑、新能源、節能服務發展,有望撬動超過萬億的綠色市場規模。
目前隨著技術、科研實力的進步以及國家對科研力度的加大,綠色建筑成本比重不斷縮減。從2008~2010年建筑成本來看,綠色建筑的附加成本越來越低,且居住建筑的單位增量成本降幅超過公共建筑。
以公共建筑一星綠色建筑成本為例,增量成本主要集中于節水、節地、室內環境等支出。每平方米建筑成本僅增加45元。
2012年5月公布的《意見》規定:綠色建筑三星獎勵80元/平方米,二星45元/平方米,具體量化了星級綠色建筑補貼標準。此后,各省市也陸續出臺了綠色建筑補貼政策,政策逐步落實到位。
專家預計,隨著全國范圍內補貼及稅收政策的逐步落實,綠色建筑補貼將會覆蓋開放商的綠色建筑增量成本,甚至部分政策力度大的地區會降低開發商建造總成本,進一步帶動開發商的積極性。預計到2020年我國用于節能建筑項目的投資或達到1.5萬億元市場空間。
市場亟待規范
《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出臺,撬動了市場需求,作為綠色建筑重要支撐的綠色建材是否做好準備,迎接將要井噴的市場。
目前,綠色建材在我國尚無準確定義,健康型、環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都被認為是綠色建材。
此次《方案》中具體明確了加快發展防火隔熱性能好的建筑保溫體系和材料,積極發展燒結空心制品、加氣混凝土制品、多功能復合一體化墻體材料、一體化屋面、低輻射鍍膜玻璃、斷橋隔熱門窗、遮陽系統等建材;同時引導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的發展利用;大力發展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推進墻體材料革新等。
但在建材市場中,擁有綠色建材概念的產品種類卻遠遠多于方案中所涉及的。
以新型墻體材料為例,近年來每年都有眾多的新企業、新項目和新產品問世。目前墻體材料已經形成包括磚瓦(多孔磚、空心磚、保溫磚等)、砌塊(普通混凝土砌塊、石膏砌塊等)、板材(水泥預制板、纖維增強水泥板、石膏板、復合墻板等)三大系列50多個主導品種。
種類與主導產品眾多,僅是綠色建材行業發展的表象。
專家告訴本報記者,我國綠色建材行業發展還面臨較大阻礙,當前國內針對綠色建材行業發展的政策較少,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建設不健全,認證體系亟待完善,導致綠色建材質量參差不齊,品種繁多。
技術研發推廣待加速
同時,綠色建材企業也亟待政策關注。
綠色建材企業發展綠色建材很難獲得真金白銀的補貼,使綠色建材產品普遍研發投入不足,開發及研究工作相對落后,性能指標沒有飛躍性的提升,大多數企業在低端領域進行惡性競爭。
此次,《方案》在重點工作中提出,要研究設立綠色建筑科技發展專項,加快綠色建筑共性和關鍵技術研發